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述了关于完成任务的一个观点:任务的完成要比做得做得完美更重要。其实,除了实在遇到困难之外,任务没有完成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原因影响:拖延症,包括前面所说到的,过于追究细节的完美主义,这都是拖延症产生的根源之一。
今天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做:“如果拖延症是一种病,那应该怎么治?”。
说实话,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心中也有些忐忑不安,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个拖延症的患者,比如在写这篇文章时,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拖延了很久才得以动笔。
所以在这篇文章中,为了可以讲述一些真正有用的干货知识,我会特意讲述一本关于拖延症的小书《终结拖延症》,以及个中自己的学习体会。
作者和译者
《终结拖延症》的作者威廉·克瑙斯本身就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他的专业是对现在都市人群各种负面心理进行引导和治疗。他也是公认的认知疗法的先锋,并为美国军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因此,关于这本书的内容,你丝毫不用怀疑其专业性。
这里想说的是本书的翻译者。本书的翻译并不是由一个人单独完成,而是由豆瓣网成立的“战拖成长会”合力完成的。试想一下,由一群有深度“拖延症”的患者来翻译一本如何治愈“拖延症”的书,其实真地很有趣。
这个“战拖会”还在书中给出了一段序言:
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它提供的这套认知、情绪和行为的三叉戟,却包含了不少适合实际操作的流程、套路和练习,甚至可以在实战当中直接模仿复制。本书建议的策略,在结构化方面非常出色。按照作者的说法,熟练使用习惯之后,可以有效预防拖延症反复发作,威力强大。
书中的三叉戟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就是将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的不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你难免对一些即将要做的事有些厌恶,这种情绪包含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冲动,让你想用一些无关紧要但快乐的事来代替,比如打游戏。书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1)简刚要坐下写报告,她突然发现草坪的草太高了,她得去剪草;
(2)剪完草后,正好看见了邻居,就走过去闲聊了一会;
(3)吃完饭后,有点小困,就决定小睡一会,这样就有精神写报告了;
(4)睡了一会,打开电脑,又看了一下新闻,又觉得太晚了,还是留到明天一早起来做吧;
(5)忙活了一早才把手上的事情处理完,午饭也没吃,匆匆写报告,但已经发现赶不及上交的截止时间了,只好向老板申请延期,她内心愤怒不已,发誓下次绝不这样。但到了下一次报告,她的拖延一如既往。
上面的例子,你是不是觉得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相似的影子呢?这就是“拖延症”的症状。
要解决拖延症,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拖延症”。
据美国2007年“薪水网”调查,美国职场人士平均会浪费20%的时间,有研究者发现25%的人会被拖延拉后腿。除了拖延症本身的危害以外,有些人还给自己贴上了“我就是一个拖延症”的标签,这些人一遇到事情,就以“拖延症”作为一个借口,甚至还觉得自己很“萌”一样,这是拖延症的衍生危害。
书中说,拖延并不是简单的逃避行为,其内里包含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解和想法(认知)、情绪和感受(情绪)以及行动(行为)。作者通过解够这三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治疗拖延症的三种方法。
看清拖延行为是怎样运作的,以及有效改变拖延思维(认知方法)
帮你建立起你的忍耐力和持久性(情绪方法)
确定你的方向,落实行动(行为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着重谈谈书中的第一种方法,其它两种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原书一读。
认知方法
在之前的文章里,谈到了正确理解一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概括之前犯过的错误,从而学会规避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这里的认知方法实质一样。认知方法实质上就是要正确察觉到自己正在陷入“拖延”的陷阱中,从而自我斩断拖延的思想苗头。
一、透视拖延,学会觉察
拖延类型包括:
期限性拖延:往往与任务的时间节点有关。要知道,任何工作都是由时间表、工作流程和截止日期来安排的,但如果只有最后期限要求,可能你就会遇上麻烦,因为人类对那些看起来复杂、模糊不清、前景不明确的工作,更倾向于推迟。
个人事务拖延:如果说期限性任务是冰山一角,而大量个人事务则是暗冰涌动。个人事务往往没有明确的启动、截止日期,看起来好像不是拖延,但其实是最大的拖延来源。“紧急-重要”维度下的时间管理模型则是一个有效方法。
简单拖延:就是不作为,纯粹是由于个人感觉不顺手或者不愉快时候产生的抗拒、退缩。
复杂拖延:书中说到这种复杂拖延包含有多重因素,往往伴随着“自我怀疑主义”或“完美主义”,这种拖延具有多层结构,你可以分拆这些层次,各个击破。
改变拖延五步法:
觉察:要对自己所想所为警觉和敏锐起来,对你的思考进行再思考,让目标更加清晰,在行动中要始终进行自我调节,增加高效率行为。在拖延模式中,你要善于觉察到自己感受到的压力是什么类型,进行评估。
行动:你对你的新想法进行积极的测试,反思你追求积极结果的过程,看它带来哪些观念和情绪上的改变。比如当你在做某件事时,你又有一种分心的冲动,你可以坚持忍受5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
调节:调节是认知整合的部分,在这一步中,拖延和高效并列、冲突,你辗转其中。比如你在“明天再做”和“立即行动”中痛苦着,这时候你可以比较从这两种方式中各得到了什么,是什么让你推迟的,你检视一下那些借口和理由能带给你什么。
接纳自己:你要接受真实的现实是什么,而不是你心中的那个应该是什么,接纳自己能增强你的忍受力。如果拖延了,好吧,那确实是在拖延,不过,能做哪些事让自己好起来呢?如果做了,你学到了什么?
自我实现:这是一种类似高峰体验的过程,比如你要重新来一次你的人生,你会采取哪些重要行动,你能克服拖延症吗?调节你的思想和行为,你是否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当你克服拖延症时,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呢?
二、斩断拖延的思维
书中说,拖延思维就是心理上开小差,可称为认知转向(cognitive persion),让你绕开紧迫的事,走上看似安全的道路。
拖延思维的类型包括:
“明天再做”的思维:这种思维下,你往往会给完成一件任务设置一个条件,这样你就能推迟了,但这些条件往往是细枝末节、无足轻重的。比如你想拿到MBA学位,但追求完美的你需要先收集和消化所有相关的MBA信息,再做决策,日拖一日,往往报考时间已经过去。
倒推思维:你老是告诉自己,你得知道自己是怎么变得拖延的,才可能战胜拖延。比如,你觉得你得有时间完成一次考古之旅,搞清楚灵魂深处的问题,你才可能从拖延中解脱,而这个理由是个非常好的拖延借口。
自设障碍思维:假如你是采购员,你的老板要求你与供应商谈判降低采购成本,但你对这件事没有信心、不想干,于是你就告诉自己和别人,老板纯粹异想天开,这会导致你根本不会全力以赴,最终事情也没谈成。
反事实思维: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你会想象假如你这样去做的话,结果就会好得多,叫“向上反事实”,但其实这会让你感觉更加糟糕;如果你想象假如我不这么做,结果可能会更差,叫“向下反事实”。向上反事实会导致很严重的拖延。
书中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发明的ABCDE方法,可以用来降低压力,增进健康,应对拖延症:
A(aversive or activating),诱发性事件:如上面举的简的财务报告;
B(believe),遇到诱发性事件后的信念:看法,解释,评估:简的拖延信念就是明天再做;理性信念应该是“立即行动”;
C(consequences),在特定情景下的结果:简的那个迫在眉睫的不愉快的任务在“明日再做”的思维下,无可奈何地就被拖延了;
D(disputing),对拖延思维进行劝导干预,用对立性的理念,代替原来的想法:简应该用“立即行动”思维来对抗“明日再做”拖延思维;
E(effect),效果,即对抗拖延思维后产生的效果:简可将“立即行动”与“明日再做”的结果进行对照,选择就应该非常明确。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我们重点介绍了一部治疗拖延症的书,名为《终结拖延症》,书中有三种方法,分别是认知、情绪、行动疗法,我们着重选择了认知疗法进行了阐述,认知疗法的关键是要认识到我们拖延的类型及思维,从而采取行动来遏制拖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