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关键科学问题、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加强基础研究创新基地建设。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在前沿、新兴、交叉、边缘等学科以及布局薄弱学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等部署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推进学科交叉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有条件的转制科研院所更多聚焦科学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始创新高地。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对科技创新基地的定期评估考核和调整,坚持能进能出,提升持续创新活力。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摒弃浮夸、祛除浮躁,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研国家之所需”,把爱国的热情化为创新奋斗动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以屠呦呦不畏艰难、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以黄大年“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的满腔热血,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