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玩户外的时候,认识了一个领队,他大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玩户外,每到周末就到网上到处找能带他进山的团,下山之后他把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游记,发到博客上,本来只想记录给自己看,没想到7、8年前做这样事的人少,博客一下就火了,他也成了户外圈里小有名气的“强驴”。
大学毕业之后,干脆就全职投入在户外运动上,在北京开了一家户外装备租赁的店。装备质量好,租价低,再加上圈中名气,口口相传,生意相当不错,现在除了店里的生意,没事儿出来带带团,不为盈利,就是为了保持户外的“感觉”。
▲
我的一个前同事,也很喜欢旅游,不过她玩法很独特,不喜欢攻略中推荐的景点,却喜欢街头巷尾,旮旯胡同。每去一个地方,第一件事是找当地人聊天,搜集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去尝本地人最爱的小吃,看本地人最喜欢的风景,她认为旅游就是要体验当地人的生活。
她把这些经历写成游记发到博客上,点击量很小,但是被一家专门提供小众旅游服务的旅游公司看到了,把她直接签到公司下做专栏作家,于是这也成了她一项收入来源。
▲
原本是一个很小众的兴趣,反倒成为了他们谋生的手段,并且乐在其中。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见,经常看到朋友圈里的伙伴,一言不合就自由职业者了,就自媒体了,为什么他们能够拥有有这样大的选择空间呢?
最近读了《长尾理论》这本书,书中的观点能够解释这一现象频繁发生的原因。
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转移,从需求曲线头部的少数大热门(主流产品和市场,红色部分)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利基产品和市场。
注:利基市场:被市场中优势企业忽视的细分市场或小众市场
简单的说,所谓长尾理论是指,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
也就是说,随着电脑、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曾经不被重视的小众领域中机会将越来越多,互联网拉近了买方和卖方的距离,如果成为某一细分领域的专家,就很容易在这个小众领域关注者中兑现价值。
传统的热门经济学
传统市场符合20/80定律,即20%的市场份额决定了80%的利润。在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时代,空间有限的货架、预算有限的宣传费用一定要投入在前20%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产品才是最优策略。(图中左边红色的部分)
比方说,美国每年约有13000部电影上映,但是全国的影院的承载量只有100部左右,影院只会排有希望热卖的电影,比如制片方宣传足够多、导演足够有名、大牌明星足够多的电影,这样才能保证票卖得更好。
如今的长尾经济学
我们拿亚马逊书城举例:一家普通的实体书店,最多能藏有10万种图书,书店为了保证销量,就要准备销量排行前10万的书,才能拥有更好的效益。但是亚马逊的存货种类有500万种,重点是,亚马逊书籍销量中有1/4都是排名在10万位之后的书贡献的。
这就意味着——所有传统书店不愿意卖的书,就占书籍销售市场总量的1/4,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产品展示也从货架转移到了互联网上,这就意味着展示成本趋于零,导致我们从大众市场退回到小众市场,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商品,而不是商家硬塞给我们什么,我们就要什么。
▲
时代在变化,曾经我们的愿望是在吃、穿、用上迎头赶上别人,追求和别人一样。而在物质条件丰盈的时代,我们追求的是和别人不一样。就像70年代大家都想穿上一身军绿倍儿有面儿,现在大家都去海淘怕撞衫。
为什么小众市场崛起如此之快?
一、生产普及
曾经摄影、音乐制作、视频剪辑、特效制作都需要专业人员参与,而现在,只需一台电脑,几个软件,加上几个月的学习,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从事相关的工作。比如B站上那么多鬼畜视频的制作者,或者papi酱,都是由于视频生产门槛降低而获益。
二、传播普及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信息普及效率的提升。曾经想发表自己的文章,必须要向杂志社或报社投稿,现在只需要开博客、写简书就好;曾经企业想宣传自己的产品,只能向电视台、广播台、报社投广告,价格太高,许多企业承受不了,而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可以百度上投放自己广告。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展示不需要货架,只需要一个网页,成本几乎等于零。
三、供需相连
当内容太多的时候,寻找的成本也会很高,这时候就需要过滤器。比如百度搜索,淘宝搜索,畅销榜,或者如简书的首页投稿机制,都是保证需求方能更方便、迅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在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统治一切的不是内容,而是寻找内容的方式。
▲
所以,在当下这个时代,不论是玩琴棋书画,还是玩球衣、球鞋、手串、核桃,只要在一个细分领域足够精深,在固定的渠道上持续发声,创造自己的影响力,就有机会从这个领域脱颖而出,与需求者们建立连接,兑换到自己想要的价值。
不信你去看那些微博上的美妆博主们,有几个是自己不开网店的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