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广标,帮你实现教育目标
坚持原创,写教育主题文章思考教育目标,这是第141篇。如果你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挫败,或者你想要更好的实现你的教育目标,欢迎交流。
SJ,确实挺特别的
第一次见她,就觉得太安静,坐在她身边,感觉讲话声音都听不到,都不怎么讲话,听SJ妈妈说,跟一个琵琶老师学了2年,还是不怎么讲话,我也就心理安慰了,看来并只是针对我才这样。有时问SJ一个问题,感觉她一直思考着,却又在顾虑什么,还是最后没回答我。现在想来,越来越觉得需要一个过程。
第一次见她,调侃她是不是去夏令营晒黑了,昨天见她,感觉拾掇了一下,不懂是不是打扮的缘故,感觉整个人亮了很多,昨天忘记夸一下,非常遗憾。
看到这里的SJ妈妈,记得帮我转达一下,昨天感觉她整个人都有光了一些。
第一次见她,打心里觉得她真的是挺乖的,从下午三点多一直坐到6点多,也没怎么移开座位。经历了第二次,我觉得这还真不是伪装的,她可能真的能坐的住,其实挺为她开心的,至少这是学习的一个先决条件,能坐的住才有更好的机会去提高。当老师给她做一个测试时,也是非常快速的完成了,正是因为这个速度,让我有了好奇,才有了后面的发现。
我发现她思维的惯性,从作业中发现的奥秘
当时她迅速的做完,从整体的卷面来看,我还挺诧异的,因为那个速度可以算中上学霸的速度,跟她成绩确实很不符合,我就有点好奇,于是拿起她做的测试,认真研究。我发现了两点奥秘。
我发现,其中有蛮多题目出错的,做的是数学,出错的方式也比较奇特,有看漏了数字的,有计算答案出错的,有公式应用不熟悉的,有常识理解出错的。
我再认真看了一下她的解题步骤,发现她写的特别死板,完全按照老师的格式套用,仿佛写了无数遍,已经熟练到不需要思考。我就想,难怪了,这样的学习方式,肯定非常容易出错。
于是,我让一个数学老师给她稍微讲解完以后,又特意抽了一道,她原原本本改过的题目测了她一下,发现她还是犯了一样的错,我就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她的整个错题逻辑都没有从作业模式转向真正的结果模式,说白了,还是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并没有真正借助作业,完善自己的学科。
与SJ妈妈深入沟通,发现思维的惯性非一日之寒,陪伴,深度的了解才是更好的切入点
SJ妈妈说她其实也挺苦恼的,但看到我一直跟孩子聊天,鼓励孩子调整自己的思维,尤其是当我开始跟孩子交流准确率的重要性时,我想孩子是有些听进去了。
另外,跟SJ接触,我最想让她多表达,第一次沟通,除了陪着写作业,我跟她讲了很多我以前读书时代的趣味故事,虽然我努力的调动,她那个时候有给我一些微弱的回应,我还以为她没啥感觉,可是她第二次愿意来,我真的挺欣慰的。
我想,一些有趣的往事还是可以跟孩子建立更好的连接。
她一直问妈妈,有没有报名,不然不好意思过来,我觉得她其实挺有趣的,心理在意的一些东西也许跟别人不一样,但有在意的东西才是合理的,毕竟她还处在一个冉冉上升的年龄。
跟SJ妈妈达成共识,之前在没有调整好孩子学习状态情况下,盲目的给孩子补课,就算老师再好,也是没有用的,浪费钱。
另外,我们达成的第二个共识就是,要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孩子,去陪伴孩子,学习上的到了初中是一个新的阶段,学习的意识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果都被动,以后肯定会遇到特别多的困难,现在要多花精力去调整学习状态。
比起,学习成绩,能够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意愿,我觉得在SJ身上价值大多了。我就希望她能更多的表达自己,毕竟表达才能让一个孩子找到更多自信的源泉。
SJ妈妈,谢谢你信任我,我想我可以为孩子做点事情。
其实,在遇见SJ之前,我从来没有这么做过。学吧教育,已经有关于各个科目辅导的精品班和1对1辅导的课程模式。
为了一个孩子去独立设计教育的项目还真没有过。
不过,当19年开始做家庭教育以后,我越来越多能看到各种类型家庭的需求,很多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不是只能依托学科辅导来解决的,教育应该可以以更丰富的方式连接更多的价值。
就像我能从作业中解读那么多的信息一样,就像我可以借由相处的方式,培养起跟孩子的信任感,带着启发她多表达的教育目标,我想能给孩子产生的价值是更加巨大的。
这个以作业为起点的教育陪伴项目,我把它命名为桥梁计划,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孩子连接一片新天地。
关于教育,你有遇到些什么吗?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