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个人账户使用门槛线取消!有余额就能用!
01
多地取消
医保门诊起付线
自医保个账改革以来,不少地区在总结实践经验后,对门诊统筹支付的“门槛线”做出了或取消或下降的调整。
此处的“门槛线”,其专业术语是“医保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即医保报销起付线,是参保人发生的保内医药费用的一部分,不是额外缴纳的。参保人医疗费用超过“门槛线”的部分,由统筹基金按政策予以报销,“门槛费”以下部分由个人负担。
和住院报销“门槛费”不一样,门诊报销“门槛费”是按自然年度累计的。一年内,参保人在一家药店或多家药店重复买药,或者在一个医院或者不同医院多次门诊就医费用,都是累加在一起的。
医保报销“门槛线”包含医保目录内的医疗费用,不包含目录外和乙类先行自付的医药费,也不包含医保报销后,应由个人承担的医药费。
比如:
1
武汉
武汉在医改之初设置了门诊起付线,在职人员每年700元,退休人员每年500元。以门槛线为500元为例,即个人在一个计算周期内门诊费用累计达到500元才能享受报销。几个月后,武汉宣布取消门诊起付线,并且可以追溯调整待遇,从今年2月份开始执行,多付的钱可以退还。
2
贵州
贵州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调整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待遇政策的通知》,明确参保居民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诊不设置起付线,已设置的地区按照规定取消。
3
湖南
湖南省医保局下发的《关于调整优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政策的通知》也提到,自6月1日起,湖南省有范围取消“门槛费”,一个自然年度内,起付标准累计不超过300元。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
在医保定点一级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政策范围内门诊费不设起付标准,也就是有范围取消“门槛费”,报销比例70%;
在医保定点的二级医疗机构就诊,政策范围内门诊费每次起付标准50元,累计就诊不超过200元,报销比例60%;
在医保定点三级医疗机构就诊,政策范围内每次起付标准100元,累计不超过300元,报销比例60%。
02
医保如何报销更省钱?
90%的人不知道,快快收藏
“为什么明明用医保了,还是要付不少钱呢?”,“同样的病,为什么报销数额不一样呢?”
今天,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些问题~
为什么医保过后还要付钱
有的朋友会认为,只要是医保报销范围里的医疗费用,都能全部报销,不用再额外付钱,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首先,无论门诊还是住院,医保都有一个“起付线”。
患者要先承担起付标准内的费用,超出起付线的部分,才能用医保按规定、按比例报销,若医疗费用低于起付线,则无法报销。
如:某次看病花费了2000元,而当地医保的起付线为1800元,则起付线之外的200元才是可医保报销部分。
但有时会发现,即便是超过了起付线,也存在药品不能报销的情况,或是随着用药的不同,报销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这是怎么回事呢?该选择什么样的药才能报销的更多一些?
用医保时选择这类药,看病更实惠
在我国,可供医保报销的药品都整合在一个目录里,它就是——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按照报销比例的不同,划分为甲类、乙类、自费类。
甲类(全额纳入医保):
此类药品可全额纳入医保范围,按当地政策规定比例进行报销。
乙类(部分纳入医保):
用此类药需个人先按一定的比例承担部分费用后,剩余部分纳入医保范围,按当地政策规定比例进行报销。
不同地区、不同药品间的自付比例有所不同,一般在5%-20%之间。
自费类:
不纳入医保范围,医保完全不报销。
也就是说,可以纳入医保范围的药品,只有甲、乙类药品,而自费类药品完全不报销,全部需要自掏腰包。
举个例子:
以福州市三甲医院为例,职工医保报销比例为75%,起付线为800元。
老张就诊时,药品共花费5000元,其中甲类药品2000元,乙类药品2000元(该药品需自付10%,也就是200元),其余自费类药品1000元。
则医保能报销的费用为:
甲类药品(2000元)+乙类药品(2000-200自付费用=1800元)再减去起付线(800元)=3000元
再根据该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最终可报销金额为:
可纳入医保费用(3000元)X报销比例(75%)=2250元。
所以最后需支付的金额为(5000-2250)=2750元。
所以,看病的时候可以主动说一声,用的是医保卡,尽量多选一些医保范围内,甲类与乙类的药。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