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后80后生人,出生并成长于广阔无垠的农村,小时候最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过年,那时候的年味儿就像是深巷里的老酒,打进腊月门儿就能闻见扑鼻而来的香气。在年味儿越来越淡的今天,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更觉珍贵。
01.贴春联
每到新年来临之际,家家户户贴春联,打扫卫生,以求来年有个新气象。
我记得小时候,临近除夕的前几天,我妈在准备好年货后,在某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会“扫房”。所谓“扫房”,也即把长棍和平时扫地的扫帚绑在一起,将屋顶上的积灰、蜘蛛网呀之类的东西打扫干净。过去一年的烦心事就如同这积灰尘土被清理的了无踪迹。
而我和我哥会跟在我爸屁股后面充当贴春联的小助手。贴春联之前,首先要用白面和水熬一锅浓稠的浆糊,搬着兀子(方形的板凳),拿着被我妈淘汰了的刷子,一般都是我爸指哪儿我俩就跟着奔哪儿。提前分好工,谁拿春联,谁搬兀子,谁又提着刷子端着锅。
贴春联的工序一般为,我爸先拿刷子把旧年已经风干成白色的春联刷掉,然后蘸着浆糊在墙上或者门上来回刷几下,再选择合适的春联贴上,最后把边边角角处多弄些浆糊粘牢,以免被风吹开。
农村的房子门窗多,这项工作可不简单,往往要忙活将近一个小时呢。我总是跑的不亦乐乎,尤其是当春联贴完后,站在家门口、院子里,看着那一抹抹的红艳艳,心里也喜气洋洋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新年要有新气象,一年年过去了,总要追求些不同。
02.穿新衣,领压岁钱
既然连房子都要焕然一新,人更是如此。每年春节不管是商店买的还是母亲亲手给做的,必定人人都要穿新衣。我妈年轻时是一名裁缝,所以我小时候经常能穿到我妈亲手做的衣服。
除夕晚上,我一般都会把新衣服平整地放在压床被下面,这样第二天早上穿的时候,衣服就是暖的,而我迫不及待穿新衣的心情也可以得到最好的释放。
一大早穿戴整齐,要给父母长辈拜年,小孩子总是很迫切地去拜年,倒不是因为多喜欢给人磕头,而是因为磕完头后就可以拿到压岁钱,少则一元,多则十元。给一圈儿亲戚长辈拜完年,积攒的压岁钱,足够买得起平日里心心念念的玩具和零食啦。
一提到压岁钱,我还有些委屈,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亲戚们像是商量好了似的,过年再也没给过,而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无端端就被断了压岁钱,可我老公,到现在去亲戚家还能收到压岁钱!同样是人,命运却如此不公!
03.解馋
在我小的时候,农村的经济状况普遍比较落后,所以平日里很少吃到好吃的,我家一般是在过节日的时候才会蒸包子,包饺子。小孩子是最馋的。因为过年能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所以我们比大人们更期待过年。
临近过年,我爸会到附近的集市置办年货,一般我会嚷着跟着一起去,抱着一串糖葫芦,边吃边听我爸跟卖家讨价还价。
我家置办的年货通常有鸡肉、猪肉、鱼肉、藕以及一些蔬菜。为什么要单独把藕列出来呢?因为在我们那儿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炸“藕夹子”(学名好像叫藕荷),一炸就是一大盆。我妈还会另外炸一些鱼、豆腐皮,每年都不一样,但是“藕夹子”是必须的,这一大盆往往要吃到过完元宵节。
而炖鸡肉、红烧鱼是我爸的拿手菜,猪肉呢,会被剁成馅包成皮儿薄馅儿大的饺子,别提多美味了,记忆中的味道,现在想想,香的直流口水。
后来渐渐长大,回家过年总会抱怨东西不如以前好吃,我妈说:“不是我们做的东西味道变了,是你的嘴变叼了”,也许是吧,这些年在外读书工作,很少在家,胃口渐渐变了,记忆中香甜的味道可能永远也吃不到了。
04.越来越淡的年味儿
小时候我期待过年,是因为我有所期盼,盼着好吃的、好玩儿的,盼着自己快些长大;如今生活条件有所提高,生活节奏太快,一些事情想做立马就做,不必非得等到过年,况且每过一年就提醒自己又老了一岁,于是年味儿渐渐淡了。
去年过年的时候,除夕夜听着轰隆隆的鞭炮声,还稍微忆起了点过年的味道,今年却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了。
现在,过年于我,更珍贵的意义在于和父母家人的团聚,除此之外好像再无其他。
我很想知道现在的小孩子是否像我小时候一样期待过年,大年初二的时候,我问小侄女是否期待过年,她回答说:“我不期待过年,我期待明天。”
我心里正震惊,这回答也太哲学了吧,一个6岁的孩子,怎么还期待起未来了呢?旁边我嫂子解释道:“因为明天可以去跟她舅舅家的姐姐玩儿”。我这才恍然大悟,小孩子嘴里的明天就是明天,不是未来。而不管她是否期待过年,小孩子的心里总是有所期待。
也许小时候的浓浓年味儿,正是因为我们心里有所期待,因此饺子是香的,鞭炮是喜庆的。所以,不管从事哪行哪业,年过完了,让我们带着一颗期待的心,继续上路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