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家人,所以什么都能说?

2018年5月6日

上初中开始就在外面念书,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固定每个星期六都给家里打一个打一个电话,到现在已经大三,爸妈好像也养成了习惯,老爸曾经还很煽情地跟我说:一想到今天晚上你和老二会打电话给家里,就很开心……

其实,最近和家里面打电话,很多时候都是两边无语,那种沉默让我迫切想要打破,却越急越说不出话来,然后就草草挂了电话。和朋友聊起来,她说和家里打电话,还得事先先想好要说些什么,不然也是对着手机另一端彼此,相顾无言。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和最亲密的爸妈之间也这么“无话可说”了?


图片来自网络


—01—

家人永远是最亲密的,但不一定是最能理解你的

都说“三年隔一代”,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思维方式和接收的信息不同,因此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差异。

“妈,这衣柜门都坏了,咱换一个吧,用着多不舒服啊。”

“换什么换,还能用嘛。再说钱得攒着给你结婚时候用的嘞。”

“爸,我们觉得你应该学点新鲜的东西,现在时代变化多快啊,一不小心就给淘汰了。”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什么呀?没这必要啦!”

“您这四十出头就说老了,后半辈子过的日子不叫日子咋的?”

“.…..”

父母对待自己的生活思维尚且和我们不一样,对待孩子自然也是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经历和教训都传授给我们,回忆一下,你有多少想法,被爸妈的一句“没什么意思的,算了吧”“你还是先把功课学好吧”给像杂草一样拔除了?所以其实我们也慢慢学会了怎样在“外敌入侵”的环境下守护一个或许在别人看来不成熟的想法。

前两天在校门口等公交,等的34路在我冲过去的时候已经开走了,身边还有一位和我“同病相怜”的小伙,互相无奈地苦笑一下后,我们从等车、上车到我们当中一个先下车,足足聊了半个多小时,估计再聊下去家底都给抖出来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自己事后回想起来,也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和一个陌生人聊得这么起劲儿?!感叹之余,是否想过我们为什么连在自己最亲密的人面前都无法吐露的话,却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毫无防备地倾诉出来?

或许是因为,在陌生人面前我们不必装的强大,不必担心他会嘲笑我们,不会因为了解到某一面的我们而告诉我们“你不行”,不会说这条路不适合你……毕竟大多数的“陌生人”都愿意做一个成全、尊重别人的人。当然我们也不必怀疑家人对我们的爱,他们比任何人都想要成全我们、尊重我们,就像电影里说的“我相信你,我一直都相信你,但我没法不担心你”一样,家人的不理解,很多时候都源于担心。

其实我们大可以去坚持自己的渴望和道路,也可以试着去理解父母的“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不理解,他们在担心什么?他们担心的是否有道理?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消除这种担心?或许我们会因此而得到多一份沉甸甸的支持。


图片来自网络

—02—

有些话,因为是家人,所以选择不说

一个小时候的玩伴,高二那年毅然决定出门闯荡,走南闯北几年了,联系不算频繁,回到老家听长辈们聊起他,听起来他的状态很让人放心。再次见到他时,多了一些老成,说话不再像个孩子一样扭扭捏捏,语气里总透露着“没什么大不了”的感觉,坦坦荡荡,十拿九稳的样子。我问他近况,说起长辈们的描述,他眯着眼笑,说说了一句让我特别扎心的话:在外边没学到什么过人的本事,倒是越来越懂得对家里人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

报喜不报忧,是门外游子的惯常作风。

或许我们都有那个时候,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快乐的、愤怒的、自豪的、失败的、悲伤的……都会和家人诉说,最后总在得到表扬或是鼓励的时候,又蹦蹦跳跳地跑开了。而今长大后的我们,遇到的问题比从前不知多了多少倍,我们若想像小时候那样寻找安慰,是和家人说自己情感不顺,为人失败,还是和他们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前途渺茫?他们安慰你别怕,自己却害怕你伤心难过,害怕到失眠。

我们慢慢长大,渐渐发现,自己已经不敢再和自己最爱的爸妈“无话不谈”。你没有办法解释自己为什么长这么大依然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所以选择不说;没有办法解释自己念了这么多年书依然不知道自己喜欢和擅长什么,所以选择回避;也没有办法解释走出家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竟是和当初的自己、包括爸爸妈妈想象中的如此不同,所以选择自己承受和面对这些无奈。

我实在不忍心告诉曾为了孩子弄丢了自己向往的生活的父母,那个他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孩子,其实平凡或平庸,渺小像尘埃。我不忍心告诉他们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因为他们从小到大总是和我们说:有什么事儿,就跟爸妈说,爸妈帮你!因为我不忍心他们发现,即使再怎么心疼,他们也已经帮不了最亲爱的孩子了,所以选择让他们以为,他们培养的孩子,是能搞定一切的“英雄”!


图片来自网络


—03—

结语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说:“其实并非‘因为是家人所以能够相互理解’、‘因为是家人所以什么话都能说’,反而是‘因为家人,所以不想让他们知道’、‘因为是家人,所以不知道’等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占绝大数。“我们掩饰着自己过得不好的样子,爸妈也隐瞒着他们的愁容。这被称之为最亲密的一家子啊,什么时候才能彼此坦诚相待啊?

即使我们无法再同小时候一样,请爸爸妈妈拿主意,帮忙解决问题,但家的安全感一直都在,甚至随着时光雕琢越发深刻,它让你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有多么的挫败,依然可以从家那里得到爱和重新开始的力量。但也别忘了,自己也是家人的家人,自己的存在同样也给了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或许不管身在何处都记得给分享彼此同频的快乐,才是“家和万事兴”的第一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三月,在人们热切的期待中,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尽管感觉还有一丝寒意,...
    茵草芳菲阅读 1,498评论 7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