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0--小力班103不要用心理学代替教育

学习中:目前在家庭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种不太正确的倾向,那就是用心理学代替教育学,或者也可以说“心理学过度介入家庭教育”。

心理学过度介入家庭教育的表现:

1、大量的不懂教育和家庭教育,但是懂一些心理学的人开始进入家庭教育领域,担当起家庭教育指导师;

2、从事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的很多人在考心理咨询师证,似乎这是开展家庭教育必备的前提,或者至少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3、对很多儿童的问题,比如极度胆小、注意力不集中、马虎、木讷、好动、爱打人骂人等,试图用心理学的办法来解决,而不是用教育学的办法来解决。甚至有些人试图用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来找到孩子以及父母现存在的问题的老祖宗的病根儿。

搞家庭教育,是需要懂一些心理学的,但那应该是正常的“儿童心理学”,而不是现在大量介入家庭教育领域的“精神分析学”。

因为这是把孩子当成有精神疾病的孩子来看待。但我们看,孩子哪有从小就有精神病的。孩子有很多时候表现的精神异常,比如前面说的那些情况,不是孩子的精神有疾病,而是教育环境出了问题,才让孩子有了这些异常表现。对这些异常表现,不能用治疗精神创伤的办法来解决,那样真可能把孩子治成精神病。而只需需要通过家庭教育的八个原则(别着急、别包办、别强制、要赏识、要平等、要无痕、去野外、交朋友),把孩子的生长环境调整好,孩子的异常表现就自然消失了。

那是不是不懂儿童心理就无法搞家庭教育了呢?不是。如果我们不懂儿童心理学,但是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遵循家庭教育的八个原则,就会在不自觉中顺应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就不会做出伤害孩子心理发展的事情。所以,不懂儿童心理学不影响我们搞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当然,懂了更好。

现在有很多情况下,都是把错误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孩子表现异常划归为疾病,除了刚才说的精神疾病,还有比如多动症、感统失调(除了极个别的生理原因),这基本上都是伪命题。孩子的这些异常表现,基本上都是孩子的发展环境出了问题,只要调整好了孩子的发展环境,孩子自然就会恢复正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