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承受的情感自由:
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让我们对爱情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角度,比如从成长经历去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从原生家庭关系中去觉察恋爱中的感情模式,但是所有这些针对个体的探索,都回答不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在情感生活相对自由的年代,我们却对感情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困惑?
自由与创造:
作为情感相对自由、自主意识较强的一代人,我们应该如何寻找自己在情感和人生中的方向呢?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 Fromm)将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前者指的是当我们摆脱传统和制度对个体的束缚之后所获的自由,后者则要求人们积极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与他人建立起超越传统观念的连接感
联系到亲密关系,我们不再需要受古代封建婚姻制度的约束,可以更自由的选择自己渴望的关系,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以积极和创造性的姿态去面对这份自由,那么自由反而会让人感到迷茫。想要获得情感上的积极自由,我认为你需要抱有这样的态度:
1、承担起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责任,要主动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最合适的位置。在不断的尝试和体验中,发现最符合自己内心愿望的情感模式。
2、要始终将自我成长作为亲密关系中的核心目标,保守封闭的情感关系能让你感到暂时的安全,但却会阻碍你实现自我完善的目标。因为害怕受伤或者害怕孤独而妥协,会让你在亲密关系中越发感到困惑
3、你要懂得创新,不玩别人的游戏,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那么你尽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宣扬你的价值观念,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在无止境的学习,对话和反思中不断成长。
如果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那么你们将会拥有一段有机构,不断成长的亲密关系,在这个充满变数的环境中,稳固的关系靠的不是死守,而是持续的学习和适应,这才是情感关系中真正的自由。
用埃里希-佛洛姆的话来说,最终我们将会获得的真正自由就是“带着创造性和完善的人格,自发的以超越传统的方式与他人和世界重新紧密相连”。
很多时候我们在感情中,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如何知道感情中我们是否做得到了想要和需要。
很多人无法很客观的回答“你为什么要恋爱,结婚?“
对此,我们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自己到了一定的年纪应该稳定下来了,家里人也比较着急,看到周围的同事、朋友都结婚了,所以就结婚了。
在我看来,这就是不了解自己情感需求的表现,因为这里给出的是一个人想要却未必需要的东西。关于人的想要和需要,我们要进行一下区分。你可以将这两者的关系理解为路径和目标,我们通过得到想要的东西,来满足根本的需要。想要的东西往往是某些具体的事物,而需要很多时候则是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比如,我想要很多钱,因为有了钱别人就会尊重我,所以我需要的其实是尊重;我想要先生对我很专一,这会让我感觉到他很重视我,所以我需要的是重视;我想要很多漂亮的衣服和包,因为我打扮漂亮了,别人才会认可我,所以我需要的是认可。
当一个人告诉我她走进一段感情是因为年龄、家人和社会压力时,她的真正需要可能是自信、安全感、归属感以及被认可,被尊重、被接纳等。更进一步来说,一个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是否就一定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很多人在这两者的关系认知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比如走入婚姻,需要的是被别人认可和尊重,但是满足了家人和社会的期望,就一定能被被人认可和尊重吗?
自我认知和情感质量:
在我看来,能清楚区分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并能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判断自己自我认知的重要方式。为什么重要呢?结合前面提到的”不了解自己“会带来两个后果来看这两个问题:
1.1、难以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满足:
如果无法区分想要和需要,便会把生命浪费在肤浅的。想要的事物上。而人只有当需要被满足时,才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满意。
例如,你为了想要一个家庭,而跟一个差不多的另一半结婚,走入婚姻。那婚后的这段关系很容易给彼此造成不满,因为我们并没有搞清楚”想组建家庭这个需要“,背后我们真实的感受,然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两个人因各种原因不断的争吵,却又无法抽离。
很明显,我们走进感情是因为想要组建家庭,可是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从家庭中得到什么。很容易造成婚后的两个关系不协调的因素。
所以我们需要深入的了解,我想“组件一个家庭这种念头”背后,我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我真正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需要这个家庭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温暖,和谐或者是健康,彼此能够互相尊重,又或者是彼此可以互相成就的家庭关系,搞清楚我们内心对家庭或者家庭另一半的真实需求后,这样开始一段关系,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负责
1.2、关系停止生长:
从满足需要的角度来说,人生或许就是朝着完全满足的完美状态无限接近的过程。那么,成长就是一个以不断获取新的能力和方式来满足个人需要的过程。如果对于自己的需要认识得不清晰,那么情感就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被聚焦在一些反复尝试但一直得不到理想结果的事情上,而失去了进一步发展自己心智和能力的机会。
如果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重要选择都是为了取悦别人,那么这种取悦也会习惯性的转移到情感关系中,例如,为了取悦父母,选择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取悦的行为一旦转移到两性关系中,刚开始另一半可能会觉得两个人的相处很轻松,但是长久以往,无法暴露真实想法的这个人会因为长期的压抑,内心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在两性关系中,越来越累。被取悦的一方,也会因为长期无法了解到另一半真实的需求,而觉得彼此的关系永远无法达到真正的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