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书中凝聚了他对社会腐败、学术堕落的感叹,堪称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
书中最经典的也最让人回味无穷的还是那句:“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我想说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围城,有些人在围城中生活一辈子都没有勇气冲出来,有些人冲出了一个围城却陷入另一个围城,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冲出围城,不断地突破自我的循环,坚持下来的往往能取得莫大的成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失败面前,我们不应当气馁;在平凡面前,我们更应当执着;在成功面前,我们更应当拼搏。人生最大的对手莫过于自我,只有走出心灵的围城,才能取得成功。
钱钟书在文中塑造了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李梅亭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方鸿渐是在当时社会中西方文化结合和冲击产生的矛盾产物,方鸿渐出生在父亲是前清举人的典型封建主义家庭,自幼受封建思想的熏陶,而后出国留学受西方文化冲击,这种思想上的矛盾也注定了他矛盾的性格和悲惨的命运。作者从爱情、婚姻和事业这三个方面的围城来刻画当时的社会人情世态,尤其是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众生相进行了深刻的描写,揭露了教育界的倾轧、虚伪、堕落。方鸿渐对苏文纨、唐晓芙的追求,与孙柔嘉的婚姻生活,则表现了他的庸俗、软弱、虚荣,从而折射了知识分子人格上的弱点。
爱情上,方鸿渐一直想要进去却始终停留在门外。作者极力的以消极的笔墨来渲染方鸿渐的爱情,刻画了一个在爱情上软弱、轻浮、傲慢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在当时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留学生既有个性追求但又有软弱的一面。
婚姻上,方鸿渐和孙柔嘉能走在一起并不是爱情,困住婚姻的围城李的他们都体验到了城里的不和谐、争吵抱怨,最终他们都急于想飞出去。人生就是这么悲凉、孤寂与无奈,冲进来的,逃出去的,都没有什么意义,这就是小说的深层含义。
事业上,方鸿渐处处碰壁,一无所成,这些除了有自己本身不学无术,徒有虚名的原因外也因为这个不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关,当时的黑暗污浊的环境,他永远也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归宿与价值。也许注定方鸿渐是他所生活年代的必然的牺牲品但这不是他个人能够避免的,这是这个社会的悲剧。
生活中,也有人时常抱怨社会的不公,对生活比自我好的人十分的羡慕,万分的嫉妒。与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份内之事,要相信,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自视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鸿渐的老路,抱憾终生。社会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我们又何必让自我的心态处于围城中呢?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