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秘密花园”中寻找成长魔法

“寻找成长的魔法”是全课程读本四年级下册以整本书共读《秘密花园》为基础的,关于“成长”主题的共读项目课程。

旨在通过共读和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向内更全面地认识自我。通过阅读连接自我,找到自我镜像,能够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像故事中的人物那样思考,同时,能够向外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伟大神奇,感受自然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明白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重要关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共读中,我们认识了自然之子迪康,在他身上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聚焦了玛丽、科林的变化成长。

提升文本解读  构建深度认知

《秘密花园》中细腻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解读素材。共读过程中,孩子通过梳理玛丽从骄纵到善良的转变轨迹,学会串联情节线索;在分析“秘密花园”从荒芜到繁茂的象征意义时,逐步掌握隐喻、象征等文学手法。

整本书聚焦人物的成长变化:

玛丽(科林)为什么会成为玛丽(科林)?

玛丽(科林)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他们的成长魔法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既让孩子们聚焦文本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我们看到了不仅仅是书中的故事,更是在寻找到自我的生命镜像。正如书中所说,“在你种了玫瑰的地方,荆棘就无法生长。”

强化读写 提升语言表达

共读为孩子搭建了“输入-内化-输出”的语言学习闭环。故事乐高“知更鸟和玛丽”,阅读推荐等——如果要推荐这本,你会如何推荐呢?

安:这是一本关于大自然的魔法和人类美好心灵的故事,让我理解了爱的魔法。

霖:这是一本自然与想象力并存的书。

蔺:大自然谱写的《秘密花园》永远充满魔法,神秘与奇迹。

满:大自然是可以缝合心伤口的创可贴。

从故事里的人物走向自己的生活,觉察自己完成《我的“自画像”》或者以第人称的视角完成《我的生命小传》,分别从外貌、家庭影响下、爱好以及人生重要事件进行叙述。

一个孩子在写自己的生命小传时说:老师,我咋感觉这么陌生,似乎在写另一个人。明明是在写自己,为什么陌生呢?因为我们是站在我之外(第三人称),去写观察自己书写自己。

人物小传

这种读写结合的训练,不仅让孩子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更培养了“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使语言运用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创造。

激发自我成长  实践中创造感知

《秘密花园》中三个孩子的蜕变,为孩子提供了可感知的成长范本。玛丽从孤僻到友善、柯林从自卑到自信、迪肯对自然的热爱,让孩子看到“改变”,这种精神层面的影响,将成为他们人格发展的重要养分。

在课程开始之初,孩子们最大心愿是拥有自己真正的秘密花园。

在马校和家长们的支持下,我们也开启了自己的探索。孩子们小组合作,进行花园设计,最后投票确定。于是,在春天里播种,在汗水中劳作,在夏天绽放花朵。每一天孩子们都是如此兴致勃勃地投入。

花儿慢慢开~

在阅读和现实中,我们不断地感受自然的神奇,寻找成长的魔法,那是蓬勃的生命力,那是经过劳作后的成就感。这些欣喜和激动也成了孩子们诗歌创作的灵感。

自然也成为诗歌的灵感

好的课程,不仅仅是心灵的共鸣,更是对当下生活高度的链接。孩子们在这样的课程中,感受着收获着也创造着和幸福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