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21岁,交往过的男人已经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了,快的一个月就分手,久的一年半载,16岁起就敢和任何年龄段的男人恋爱。
她几乎没有空窗期,她只了解男女那点事,聊历史文化、旅游、电影,她一句话插不上嘴,三句话不离我男朋友,对象这些词。她过去的一切爱好都是为了和男的有话题,比如爱打游戏,她说:这样和男朋友话题肯定很多。比如打扮,服美役。大冬天光腿,只要男人说性感,她便沾沾自喜,很骄傲。
精神不独立的一些女人,男人就是她们的爱好。
因为沾男真是最简单的一种获取多巴胺的方式。别的例如搞事业、搞学业、学技能、坚持运动等等都很辛苦。
只要是一个人,就没法快乐幸福地去享受生活,比如一个人吃饭,看电影,旅行,在她们眼里是不可思议也没法快乐的。
也不用为性缘脑找什么理由,有些人再孤独,都没有乱谈恋爱,跟男的谈恋爱来消解孤独是做不到的,尤其饿了般瞎了眼般,找到的男人都很次很没品。
最后弄得遍体鳞伤,到处诉说变成祥林嫂,也是活该!
“好像只会通过谈恋爱证明自己活着。”
多么脊背发凉。
多少姑娘把人生活成了"寄生式剧本"——她们不是没有独立行走的能力,而是主动剪断了自己的翅膀,甘愿把灵魂寄生在男人的世界里。
过于依赖男性,将男人视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把恋爱当止痛药,用"有人要"来缓解存在焦虑,像软体动物,必须抓着某个男人的衣角才能站起来。连看个月亮都要问"你说他此刻在想我吗"——仿佛没有男性凝视,生活就失去了被记录的资格。
你以为她们在分享生活?不,她们在展示"被爱履历"。
更可怕的是这种寄生会反噬灵魂。
在该务正业的年纪,荒废青春,除了一段一段没有营养的恋爱史,一个又一个糟糕透顶的男人,毫无成就与收获。
精神花园里只种玫瑰不种粮食,等花期过了拿什么果腹?
所有命运馈赠的捷径,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真正能救你的不是新欢,是独立活着的勇气和能力。那些不能滋养你的关系,永远给不了你站着生活的底气。
"我可以去爱,但不必寄生"。培养一个能让你忘记性别的爱好,建立不需要通过他人确认的价值坐标系,增强自我认同感,拥有丰富的朋友圈...
小米雷军说,年轻人少恋爱少扯淡。
越是高级的情感,越少而精。日子再难,总有人能从贫瘠里开星出宝藏,开出玫瑰,从荒芜里走到春暖花开。
愿你在落幕无光的地方找到方向,一路上鲜花漫天,尽头的街角有人等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