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睡到自然醒,吃过酒店的自助早餐,前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为出行方便,这几天特地租了一辆商务车。酒店去兵马俑50公里左右,在通往兵马俑的专用通道上了,开始出现拥堵,车子如蚂蚁搬前行,后来交警干脆就不放行直接让车子掉头了。等我们到达路口时,交警放了几辆车进去,我们说真是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运气太好了。一路开进去还算顺利,很快找到了停车位。买了票,随着人流挤进了馆内。
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秦兵马俑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对它的了解,最直接的就是来自于小学课文的介绍,此次亲眼一见,本想看看是否如书上描述的那样,每个俑都是神态各异、各不相同的。殊不知,春节的人流量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拥挤。每个俑坑内人头远远多过兵俑马俑,最夸张的是明明俑坑就在几步远,却看不到它的真容,更不要说去观察它的神态了。尽管请了个讲解员解说,每个人都戴着耳麦,还是听得不是很清楚,一不小心就看不到讲解员在哪了。幸好美女讲解旗杆上系着个小红马,使得我们勉强跟着她游览完了三个俑坑。
好不容易挤上前去,匆匆看一眼,只觉得偌大的一号俑坑内站着一排排兵俑马俑,至于什么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那是完全分不清了。往前走了几步,人稍微少了一点,终于可以近距离观察了。讲解员指着最近的一个将军俑让我们看,只见将军俑手握空拳,身披铠甲,两眼直视前方,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将军俑手上的青筋都雕刻得清清楚楚,真是栩栩如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工艺。
二号坑的布局更为复杂,里面有很多承重墙。其中出土的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其工艺之复杂,制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这个铜车由四匹马驾驭,相当于现在的法拉利。当然为了一睹这豪车的尊荣,我们也是花费了一番力气。
参观完三个俑坑,本想再去秦始皇陵园一探究竟。但因为人多拥挤,换乘巴士需要排长队,走路略微有点远,最主要是秦始皇陵没有被打开,看不到什么东西,最后只好作罢。
参观完秦兵马俑博物馆,回到西安城内,在酒店稍作休息,在附近一家叫窄巷子的陕西菜馆解决了晚餐。两个小朋友说只要不吃泡馍就可以,看来昨天的羊肉泡馍到今天还没有消化。六个人,点了六七个菜。羊肉汤锅,红烧江团,老陕烩菜,山药鲜山楂,炒素,双椒面......吃得无比满足,菜的分量很足,连白米饭都觉得分外香。
吃完饭,沿着马路走到大唐芙蓉园看灯会,早就听昨天去过的朋友说那里的灯会美轮美奂,值得一看。一到入口处,首先被头顶一个巨大的腰鼓花灯吸引,这就是本届灯会的主灯“鼓动中华”,它以陕北“安塞腰鼓”为设计主体,直径30米,高20余米,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鼓”。仔细观察,鼓壁上不仅盘踞着50多米的五彩龙凤,还镶嵌有祥云、牡丹、大唐符文等造型。巨型大鼓顶部还有过年嬉闹的儿童和舞狮形象,所有的细节都体现着浓浓年味儿。
一进入园内,一盏盏各式各样造型独特的花灯一下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豪华的灯会了,年味,果然是北方要浓郁得多。
走过长长的唐王邀月花灯桥,我们似乎也被这浓烈的气氛感染,每人买了一个发光的头饰戴在头上,有趣的是四个大人各自挑选了一个,两个小孩怎么说都不想要。想起小时候出门看花灯,逛夜市,每次都吵嚷着要买小玩意,一晃没几年,竟然是怎么劝说都不要买了。
芙蓉园很大,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热闹景象。这些花灯不但造型美观,而且主题鲜明。有体现节日喜庆气氛的,如蒸蒸日上,福字迷宫;有展现当地特色的,如biangbiang面花灯;有再现历史盛况的,如大唐盛世,仕女花灯等;有契合时代发展的,如绿色出行,美团旅行等花灯;也有表达爱情主题的,如天鹅之恋,同心锁等。
我们的眼睛目不暇接,看看这一盏很美,看看那一盏也很美。此时,自己仿佛变成了一盏花灯,站立在园内和游客们一起欢度这喜庆节日。不远处还有水幕电影和节目表演,我们一边赏着花灯,一边听着对面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完全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