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遇到娃的同学。同学的爷爷奶奶一直让孩子跟我打招呼问好,但是,孩子只是看看,就是不说话。
爷爷奶奶催了几次,着急了,跟孩子说:“问阿姨好怎么啦?你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我们就不喜欢你了。”
老人有些难为情地向我们解释:“我家这个太腼腆了,见人不说话,真是太不行了。”
孩子们“不行”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好好吃饭,不分享玩具,不和小朋友好好相处,没有礼貌,调皮捣蛋把东西弄得脏兮兮乱糟糟,把事情搞砸,不独立解决问题……
连我们自己都很奇怪——当初怎么看怎么爱的孩子,怎么现在在我们眼里变得这不行那也不行了呢?
01
有个侄子小希跟我们娃同龄。在一起玩,听到小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行”。
一起解绳结,小希坐在一边看着,邀请他一起,他说:“还是你弄吧,我不会。”
大家鼓励他:“没关系的,试几次就会了,你来试试。”
小希伸伸手,犹豫几秒,还是把手缩回去,继续推辞:“算了吧,我真的不会,还是你们弄吧。”
有一次几个孩子在一起做游戏,有人说自己是魔法师,通过一个人的手就可以看到他的未来。
当前面几个孩子被“预言”是未来的警察、巫师、爸爸、金刚狼或者什么“倭瓜大哥“的时候,小希站在后面不肯上前。
他说:“不要看了,我会很丑很矮很穷,我什么都不行!“
听到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这样否定自己,想必大家都会觉得心疼加震惊,正是应该天真烂漫,甚至自恋到不可一世的时候,怎么小希会这样评价自己呢?
原来,小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连哥哥都总是这样说小希:
小希要帮奶奶择菜收碗筷,奶奶一把拿过去,说:“去去去,玩去吧,别给我添乱,你弄不了。“
小希为什么事情哭了,爷爷一脸鄙夷训斥:“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没出息!“
小希学写自己的名字,歪歪扭扭写不好,妈妈一边着急,一边抱怨:“怎么人家名字再难,都会写了,你写了多少遍了还不会!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真是不行。”
小希和小朋友有了打闹,爸爸揪着他的衣服问:“他打你你就让他打吗?你不会打回去吗,你就这么不行吗?”
小希的积木没有收好,哥哥吆喝他:“你看你,积木又不收好,做什么都这么‘稀松’,怪不得都说你!”
……
真的有做什么都不行的人吗?一定没有。但是当一个人总是被暗示“没用”“不行”“做什么都做不好”,最后他自己会把这些暗示变成现实。就像小希,这么小年龄,就放弃很多尝试,因为在家人们的暗示下,他已经认可了自己的“不行”。
02
“你不行”,很可能成为大人对孩子一生的“诅咒”。
有一次听一个心理学讲座。讲座过程中,投影仪坏了。在工作人员排查问题并进行修复时,主讲老师说:“对于这个小意外,我并不担心,总会有人及时修好或者更换它的。但是我爸爸会很着急。”
主讲老师看着疑惑的我们,继续说:“我爸爸,早就去世了。但是他的声音一直在我头顶绕来绕去,我想甩都甩不掉。从小到大,我爸爸总是跟我说类似的话:‘不好了,不行了啊,这个事情会让所有人都离开,再也不会有人来听你的讲座了,你完了!’”
老师说,多少年,爸爸的这些话,让他过得惊恐不安,面对一点小事情都战战兢兢,坐卧不安,好像天要踏下来,他过不去了。
大半辈子都过去了,就算爸爸不在身边,就算他都有了自己的孙子,直到他的爸爸后来去世,遇到什么事情,他还是需要刻意去跟自己重复地说“一切都会没事的”,才能把爸爸的声音排解出去,让自己保持镇定和平静。
我们那个年代常见的父母教育方式是“打压式”的。他们总是第一个赤裸裸告诉你,你屁股大、、你眼睛小、你腿粗、你好丑、你很傻、你脑袋不灵光、你做得事情很差劲、你哪里都不行……
每个父母都希望子女好,他们的逻辑是,把那些“做得不好”“不行”的地方,指出来,说得严重不堪一点,让孩子改正。把不好不行的那些地方都改了,孩子就是好孩子,就行了。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爸爸在评价她做得什么事情时,总跟她强调,“你这样做别人会笑话你的”“你这样大家都看不起你”“你就是这种玩意儿”“你不行”。
可是,这种做法明显自相矛盾。
认为自己没用的孩子,起初也想顺从父母的意愿,想成为好孩子。可同时,他们会在心里踩刹车——因为“我不行,我做不到”,所以我怎么努力成为好孩子,都做不到。
这种情况下,会再次被父母说“不行”“没用”,孩子就会更加强烈的内化这种意识——“我不行”。
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就像中了“诅咒”,他们很有可能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轻易放弃,而且还会对人妒忌心特别重,缺乏朝气活力,寡欢忧郁。
03
错位的期待,让大人孩子都痛苦。
任何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些期待。孩子尚未出生时,大人只求他们能“健健康康平安诞生”;孩子出生后,父母的期待变成“好好吃奶,好好睡觉,不哭不闹”;孩子生病的时候,苦熬夜的父母会想“这辈子什么都不乞求,只希望孩子能身体健康,快快乐乐”;到上幼儿园的年龄,父母希望他们能“高高兴兴去幼儿园,能适应集体生活,和小朋友相处融洽”……
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很正常。
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大人对孩子们的期望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了。大人们从捏着孩子的脚在自己脸上蹭来蹭去,听到孩子放屁都能笑出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孩子挖鼻孔大人觉得恶心,孩子见人没打招呼、吃饭打嗝,大人都觉得他们太失礼,从而要“指正”他们,暗地里还要为孩子的这些行为焦虑很久。
大人对孩子的期望,从“希望怎样”一下变成了“必须如此”。一旦心里认定,孩子必须怎样才是好孩子,才行的时候,当孩子做不到,大人很容易有“这孩子不行”的想法,紧急情况下就会说出“孩子不行”的话。
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不是孩子不行,而是大人在提出与孩子身心状况不符的要求。
说孩子不行,不但伤害孩子,时间久了会给孩子加上一个“你不行”的诅咒,而且对大人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在说孩子不行时,大人也会有种“我是一个不行的孩子的妈妈”。那么“我不行”的恶性循环,在大人身上也会显现。
04
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攻击孩子这个人。
“没用”“不行”这些话,否定孩子,也在间接否定大人自己,不管是眼前还是长远来说,都百害无一利。
如果说了,千万跟孩子道歉,郑重地向他们说“对不起”。
每个人都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孩子也是。当孩子有做得不够好,或者不对的地方,我们只需要批评“孩子做的事情”,而不是指责甚至攻击“孩子这个人”。
比如,告诉孩子,无论怎么样妈妈都喜欢你,但是你这件事做得不对;爸爸没生你的气,只是希望下次你不要做这样的事。
在认可孩子,在不损害孩子自我肯定的前提下,提醒孩子们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们就都能听得进,并能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