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加重了,3月12号,上海全体学生回家上网课,就这样,开学没几天的融融又回到了家里。
开始大家的心情是放松的,2020年我们也居家上过网课,没多久就恢复正常了。
生活变化不大,孩子还是每天下去玩,只是路上的栅栏越来越多,不时听说有小区又被封了。23日晚上,我们小区的绿地上装了蓝色帐篷,那一刻我的心情有点崩了。
24日,我们小区正式加入了封控行列,本来冰箱里有一些储备,可以至少维持一个星期,我还是突击采购了一批生活用品和食物,老公和融融当时觉得没有必要,看来家庭主妇的直觉还是比较准确的。
28日浦东正式开封,通知说是31日解封,转眼到了4月1日,浦西也开始封了,浦东的解封却没有如期而至,报道的病例越来越多,算一算浦东比浦西还多封四天,情绪又崩溃了一波。
心里很焦虑,但像我这种有担当的人,此刻表现出来的是亢奋,越是买不到食物,越是要把生活安排好,绝对不能在非常时期感到匮乏,何况,现在也只有食物能带来满足感了。于是,餐桌的品种更丰富了,我的标准是一日三餐菜品至少一周不重样,相应的,冰箱也快要见底了。
心里有点后悔,浦东正式封闭前半夜十一点小区有大喇叭喊可以出门购物半小时的,当时犯懒躺在床上不想起来,如果不是4月6日这天靠着朋友给的联系方式买了十五斤青菜,真不知道这种模式如何收场。
生活还是出现了转机,4月15日开始小区有了些必需品团购,没想到卖老公香烟的超市老板现在还在营业,赶快付了高价快递费买了些零食,孩子高兴坏了,但这对我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到疫情结束一算,自己至少胖了四斤。
小区陆陆续续出现了病例,此起彼伏的静默了几次,居民不能下楼,不能遛狗,一天两次的倒垃圾变成了难得的出去放风的机会,这种好事我一般都让给融融,哪怕是一个纸箱也要及时拿出去,不过可惜后面这个漏洞被堵上了,垃圾只能放楼栋门口,于是融融只能靠着黑仔打发一点要扑出来的精力。
超市的门路也堵上了,五月开始他们被集中管控不能开业了,听说是集中住在了附近的小学,蛋糕饼干巧克力冰激凌这些能带来安慰的高热量食物统统没戏了。
有时志愿者来不及送,我们也会被允许去大门口取快递,可惜疫情期间,快递少的可怜,有一天晚上,因为要拿的快递放在门外,我被批准绕出小区大门,花了一分钟看了看九点就已然黑洞洞的街道,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好的一点福利。
邻居们熟悉起来了,原来见面不打招呼的邻居们变成了每天彼此提醒着出门做核酸、帮忙送快递,一起团购买菜买牛奶的亲密战友。
我忙着每天看疫情消息,抢菜、团购,在手机的小区消息群、美团、各个买菜软件上面来回切换,心情起起伏伏,我担心孩子视力,琢磨着在哪里能买到水果、鸡蛋,啥时候能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很差,有点消耗过度了。
还好家里有狗、有书、有手工材料,对于融融来说才不会那么无聊,能下楼的时候就约着小朋友一起玩,天气好的话基本都是从下午到晚上八点半,中间就回来吃个晚饭。托融融的福,我们在物资极不丰富的封控期间,吃到两次新鲜的枇杷,都是融融和小朋友在小区打到的。
解封的消息来的时候,竟没有想象中的兴奋,经过慌乱的四月、麻木的五月,已经过了那个点了,不管怎样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小区走走了……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还是有点恍惚的感觉,疫情结束了吗?小区里没有了叫居民们下来做核酸的喇叭声,进地铁不用扫码了,口罩每天还是戴在脸上,但偶尔摘掉也不会有异样的眼光望过来。昨天下午带融融到附近的医院看眼睛,熟悉的门口没有了全副武装的大白,隔离栏杆撤掉了,医院也放开了,看来疫情是真的结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