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篇】对比显特征

课前互动:

同学们好,我姓邝,你们可以喊我邝老师,以前我们不认识,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

作为朋友,我送大家几句话:

一:引入对比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诸葛亮《出师表》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__毛泽东

读了这些名言,你有什么发现?

3.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谈对比这种表现手法。老师发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有很多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二、巧用对比,凸显事物特征和情感

1.大家分组自由快速浏览文本材料1《白杨礼赞》、《背影》这两篇文章,提示:请找出文中对比手法的句子,并用横线勾画出来。

2.反馈交流,再次追问,什么是对比?

对比就是

3.组成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篇来交流文章中的对比。

对比之一:“普通”和“不平凡”

文章中两处提到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四处写到白杨树“不是平凡的”。因此,这组矛盾学生极容易找出来。接下来循着这组矛盾继续串联,去理解“普通”和“不平凡”。

学生可以根据相应的句子范式直接在原文中不同的段落找寻和提炼出来——

生:普通是因为随处可见,“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

生:普通是因为外表平庸,“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

生:不平凡是因为很有气场,“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

生:不平凡是因为品质可贵,无惧风雪和西北风,“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在这里,我对学生的作答进行提炼:长相平庸仍然可以修炼自我形成自己的气场;身在尘埃任然可以通过磨砺彰显自己的品质。越是寻常普通,越是衬托白杨的不平凡。

对比之二:题为白杨,第二段却无一字着“白杨”

作者在第一段用极为直接简洁的语言,热情洋溢地“表白”白杨树,第二段却似画面被强行切换,弃白杨于不顾,转而描写高原之景。长长的一段铺开描绘高原的色彩、幅员、地势,却统统无关白杨。

探究这处矛盾,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思维活动:1、白杨树之于高原在视觉上的点睛之笔;2、作者欲扬先抑,在高原大背景中托出白杨树,同时扣住了白杨的普通与不平凡。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对高原的描绘渲染,其实都是在为白杨的出场蓄势,是作者在追求一种画面冲击的效果。所以下一段作者紧接着写道,在抬头猛然看到白杨树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我们熟悉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此有相似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完成对这组矛盾的探究,我辅之以绘画的活动。课堂上安排学生在黑板上绘制白杨树,然后再根据第二段内容来为白杨树添画背景。这个过程,促使学生能够字斟句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品味,并能展开丰富的想象。

对比之三:“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和“是树中伟丈夫”

这组矛盾出现在第七段中,作者先是极写白杨树外在的不美丽,“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得出“不是树中的好女子”的结论。随即话风急转,盛赞白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是树中的伟丈夫”。

作者以人的性别特征来喻树,矛盾对立,却巧妙地把白杨树平庸的外形和不平凡的品质聚于一体,实在是形象生动。在找出这组矛盾后,我顺势利导,引导学生用矛盾的词语来对作者的意思进行提炼概括——

例:不婆娑,但正直

生:不柔美,但伟岸

生:不美丽动人,但给人安全感

生:不柔情似水,但坚强不屈

在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之后,学生对白杨树所体现的精神理解得已经比较透彻和深刻。于是,我设计切换主语的环节,把作者在段末写到的象征代入,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采用的象征手法及事物之间的联系点。

      就像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的农民。

      就像在敌后根据地上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就像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就像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全体女生:难道你就不想到……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全体男生: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全班齐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那种精神和意志?

最后提炼: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保家卫国的士兵、朴质坚强的民族精神。

背景介绍:《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对比之四:“楠木”与“白杨树”

课文最后一段写到了楠木,单从字面上看,比较突兀,像好端端的电影情节硬生生给塞进来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而且作者观点鲜明地摆出自己的态度,喜白杨,恶楠木,并依据这个喜好将自己与某些“人们”对立起来。典型的故意制造矛盾!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要理解这组矛盾,就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41年,一方面,作者茅盾亲身体察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又看到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特别是皖南事变,使作者悲愤难平。因此,他借礼赞白杨树来表达对抗日军民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盛赞。

基于这种认识,学生就能较顺利地理解,“顽固倒退的人们”之于“我”和“抗日军民”,正如同“楠木”之于“白杨”。楠木是珍贵的、稀有的,只能代表少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不能重视广大民众,不会关注民众的需求。以贵族化的楠木来反衬不平凡的白杨树,在否定国民党顽固派做法的同时,给予抗日军民热情洋溢地赞颂。一“那”一“这",充分表现出界线分明的感情。

以上便是我在《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教学实践中归纳的四组矛盾。这四组矛盾既可以并列而行,分个击破,从而实现课文不同知识能力点上的学习。也可以抓住一组矛盾,由表及里,往纵深剖析,最终由表入里,由浅及深。总而言之,语文课堂的学习,需要有抓手,矛盾只是其中之一。

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完成填空:这是一篇写_______的散文。


《背影》

(屏显)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儿子眼中的父亲衰老、狼狈、艰难、笨拙,而父亲却_________。

    (表现出轻松,或故作轻松)

(屏显)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    )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儿子_____________,父亲却_____________。

儿子肆意发泄情绪,父亲却隐忍克制并安慰鼓励。

(屏显)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儿子_____________,父亲却_____________。

儿子很“闲“,父亲却很“忙”。

(屏显)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儿子_____________,父亲却_____________。

儿子果断决绝,父亲却犹豫不决。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他再三嘱咐茶房。

他嘱我路上要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儿子_____________,父亲却_____________。

儿子眼中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父亲眼中却都极为重要

(屏显)

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儿子_____________,父亲却_____________。

儿子的色彩温暖明亮,父亲却黯淡无光。

(屏显)

儿子的爱_____________,父亲的爱却_____________。

儿子的爱千回百转,父亲的爱一以贯之。

(屏显)

助读资料一:父与子的“恩恩怨怨”

父在徐州因纳妾引起矛盾,终至上司怪罪被免职。(子怨)

父为缓解矛盾,花了很多钱至亏空,变卖家中首饰。(子怨)

祖母不堪承受其父导致的家中变故,辞世。(子怨)

子因家中贫困,想提前毕业,私自将自华改为自清。(父怨)

子在扬州任教,校长将其每个月薪水全数交给父,子反感辞职。(父怨)

子在清华任教后,将生母及孩子接到北京,远离父。(父怨)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师:秘密就暗藏在这封心里。大家仔细读读,有没有发现什么矛盾?

生:父亲说自己“身体平安”,又说自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前后矛盾了。

生:父亲说“惟”,又说“诸多不便”,这也是矛盾之处。

师:父亲为什么会写出一封这样矛盾重重的信,他想表达什么?

生:父亲应该是很想见自己的儿子,但又顾面子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

师:你把一个封建大家长的心理读得很透彻。父亲有自己的尊严,但是为了见儿子放弃了尊严,这其实是父亲的求和与妥协啊。

师:那儿子的心理有变化吗?我们知道,他最开始对父亲的关心是不接受不领情的。请结合文章谈谈


4.生交流反馈,评价

预设:

5.对比在这些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三、练笔对比,迁移运用对比的类型

《背影》中的对比:"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句与上下月台的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让人读到的不是轻松,而是酸涩和敬重。

朱国华在同一篇文章中还有以下记述:读过《背影》的人,可能还会注意到父亲的穿戴是这样的:黑不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于此相对照的是:自清大哥却带着一件较为华美的紫毛大衣。一方面是为服孝,一方面是由于把所有的贵重衣物全部变卖了,但父亲却在这样的情况下,给自清定了一件紫毛大衣,并亲自为他铺在座位上,以期抵御北国的风寒。

此时的父亲已是负债累累,囊空如洗,这一堆朱红的橘子就不同寻常了。


认识对比

读《白杨礼赞》《背影》你能找出这两篇文章中的对比吗?

对比的作用

列夫托尔斯泰,这里为什么提到托思妥耶夫斯基?

运用对比手法,将托翁与托夫托耶夫斯基进行对比,突出了托翁面容的丑陋,可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比作用分析法在中考中占2~3分,常用表现手法作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作品主体更突出,思想感情更深刻,能收到衣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通过……与……的对比,突出……,更好的表现了……,对文章的主题起到……的作用。

托翁外貌,相貌平平,出身高贵却心系平民,前4段多角度刻画他的长相,说明他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反衬她的眼睛高贵灵魂渗透作者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疑问:作者眼中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树?

预设:是不平凡的树。

师:但在作者眼中它又是普通的树,把普通和不平凡做对比,这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师:文中还有多处对比,你能找出来吗?

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他是想表达什么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