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个好孩子?
以前的我是“别人眼中的孩子”,成绩好,听话,乖巧,在区县读的初中,因为成绩好被招到了市里最好的中学。到了那里后虽然没有拿过第一,但是在之后的读书经历里,基本上也算得上名列前茅。要知道,那可是全市最好的中学,在区县初中拿名次很容易,但是要在一堆“龙凤”中依然拔得头筹,想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就这样顶着好学生的光环,一路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然后活到现在。问题在于,“好学生”这个让旁人艳羡的光环,对我来说慢慢变成了一种紧箍咒。
因为我从小因为成绩好被人夸赞、羡慕,这样的反馈让我觉得,“把这些大众认可的事情做好才是我人生中应该做到的正确的事情”,换句话说,读书时的高分,工作时的KPI,成了我眼中唯一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读书时我没有什么期待爱好,就把做题、考高分当做我人生中唯一正确的事情,除此以外,我一无所有。在这种观念的夹持下,我之后的人生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比如工作中我一直把写论文、弄课题作为我唯一认为正确的、对人生是有价值的事情(就像读书时只吧分数当作我人生的唯一),这种想法甚至深刻地刻印在了我的潜意识里,让我在工作之外都不得安宁——只要我耍了,没有看文献,没有做自己做认为正确的事情,就会觉得人生虚度了,时间浪费了,就像读书时的我只要没做题,就会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做了错误的事情。
别看这样很可笑,我确实是在这样的观念下一路活着,导致现在的我没有“自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放假了不知道干什么,有了自己的时间不知道怎么过活。过去的人生好像把真正的我抹杀了,只在我的身体里面填满了各种成功学、上进学、努力学的观念。可以说,我活成了社会想让我活成的样子(上进,努力,喜欢工作,为社会做贡献),而没有活成我作为一个人应该成为的样子(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懂得享受人生)。
所以,在繁重工作后的某一个周末,我望着内心空洞的自己,开始反思,我真的以这样的方式一辈子存在下去吗?
——
觉醒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我,破除“好孩子”的观念。我不再把工作看得那么重要(当然不是说我消极怠工,该做的事情还是会好好做),不再把升职称、写论文、做课题当做我人生中唯一重要且正确的事情(不过自己所在的大环境都需要课题文章,大家也都在努力,所以这样氛围对我想要冲破自我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而是把这些想法尽可能地从我的脑海里根除(只能是尽可能,要完全根除太难了)。我不再把自己的注意力定格在社会让我觉得正确的事情,而是变得些许反叛(开始把精力用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运动,打球,跑步,健身,瑜伽,游戏,画画,第二外语,视频制作等),或者陪伴家人上。在这样的生活模式下,我开始有点“找到自我”了。我不再因为没有做“正事”而感到内心惶恐,不再因为没有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卷”而感到自己是个不被社会主流认可的人。相反,我变得更加自信,内心更加饱满了,不再为欲望的追逐而耗尽自己的心神,不再为工作上的一点不如意而惶恐不安。我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和自己和解,开始与真实的自我产生“连接”,可以说,我真正活过来了。
——
现实的困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所追求的生活状态,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一种"躺平",而且是需要资本的躺平——你要有足够的钱,足够的时间才能享受生活。
现实情况是,你必须挣钱养家,你必须去做那些你不愿意做甚至讨厌的事情才能获得足够的金钱,支撑你的生活。而且,大环境是,周围的人都在卷,你不卷, 你就会被落后,甚至被淘汰。面对这样的环境能做到泰然自若,处变不惊,我觉得根本不可能,因为我的内心总有一种上进的力量在刺痛着我,而我也分不清,这是我真的想要努力,还是说不想被环境淘汰罢了。
其实从小高考卷到大,我真的有点厌倦了,感觉我的人生从来不是自己的,一直都是社会的,一直被逼着往前走,一直被逼着走那条最正确的路,而没有机会走自己想走的路,看自己想看的风景。一辈子都在囚牢里,一辈子都在社会的规训,不断欲望的轮回里。
——
总结
所以,现在的我觉醒了,想要反抗,但是自己所处的环境又无法让我做到百分之百的完全反抗。只能说,上班之外,我要完全做回我自己,甚至上班时,我所干的事也必须为自身带来成长,因为我相信迟早有一天,我可以挣脱,获得完美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