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辅相成。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激发各民族奋勇向前的持久内生动力,进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中华民族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在团结一致抵抗外敌的过程中几经淬炼,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共同体意识,开辟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肥沃土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在团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进步,“团结”是“进步”的现实保障,而“进步”又为“团结”提供了持久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坚实根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70多年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和辉煌成就的70多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将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立足点,牢牢把握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通过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举措全面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展的红利极大地提升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本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享有了平等的政治地位,以此为基础,在70多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互帮互助、相互依存、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很重要的内容是民族认同意识,“民族认同意识并不是空洞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反省体会民族认同意识是什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让各族人民深刻地意识到共同的命运感和荣誉感,自觉提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从而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四个“必然要求”全面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义,使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与本民族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也体现了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从而自觉自发地投身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之中,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国家、民族和个人是命运相连、生死相系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亦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从思想意识上维护好国家统一之根基、民族团结之本源,只有弘扬好爱国感恩、团结向上的主旋律,营造出凝聚人心、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才能构筑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钢铁长城,最终实现好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根本利益。迈向新征程,民族工作不仅要助力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红火,还要推动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既要“管肚子”,更要“管脑子”,进一步稳固铸牢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使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再上一个新台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破解民族地区现实问题的强大武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初心使命,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景。一百多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奋发图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努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虽然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道阻且长,仍须行而不辍。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境内外反华势力一直寻机破坏我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试图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激发各族人民的忧患意识,引导各族人民自觉抵制境内外反华势力的渗透,凝聚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力量。

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要求及时调整和明确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开阔思路,创新举措,顺应历史潮流,激发内生动力,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现阶段,我们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出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扎实做细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让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