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超市看到,有孩子要买一个玩具,父母不同意,孩子就在地上打滚撒泼、大声哭闹,引来众人围观,最后,父母受不了众人的目光,就给孩子买了......
每当看到这一幕,心里就为这个孩子的未来担忧。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由于物质环境优越,孩子们不少都被父母或者祖辈宠坏了,个个娇气、任性、自私。
看几个例子:
你那破车值几个钱,我儿子比你的破车金贵。
有一位妈妈带孩子出去玩,一时没注意,孩子用坚硬的石头块把人家的车给划了,被车主当场发现。
车主对孩子训了几句,旁边的妈妈不乐意了:“孩子小,不懂事,你至于跟孩子一般见识吗?车有保险,修车又不花你自己的钱。”
车主一听生气了,就理论了几句。那位妈妈也不服软,打电话给孩子爸爸,没过多久,孩子爸爸风风火火来了,拿出一沓钱扔到车主面前:“你这破车,老子买了。”
然后从路边捡起一块砖,当场把车玻璃砸了,还给车主说:“我儿子比你的破车金贵!”
看到这位父亲的举动,我们就明白了,他的孩子为什么是那样。
摸一下怎么了?
去年,上海迪士尼乐园摸臀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
8岁男孩疑似碰到女子的臀部,女子说了男孩几句,男孩的妈妈就开始辱骂该女子,甚至动起了手。
男孩妈妈说:“长成这样,摸一下,又怎样?你又不是没被人摸过?”
路人劝说“不要打人”。男孩妈妈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打,关你屁事。”
男孩妈妈和她的同伴不仅满嘴污言秽语指着女子的鼻子骂,还动手推女子,导致她站立不稳。
直到迪士尼工作人员到场,男孩妈妈和她的同伴还骂个不停。
小孩子可能是无心的,毕竟只是8岁的孩子。但是这个妈妈的行为则是在给孩子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即使你是故意摸的,也有当妈的给你撑腰。
流氓就是这么教出来的。
舍不得打,还没有打,自己眼泪就先掉下来了
2013年,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年仅16岁的儿子李天一,因为涉嫌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一时震惊全国。
李双江曾在采访中说:“舍不得打,还没有打,自己眼泪就先掉下来了。”
这样溺爱孩子的父母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
可以说,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纵容和溺爱孩子的父母,这些父母把溺爱和纵容当成爱,蒙蔽了自己双眼,也葬送了孩子的未来。
被宠坏的孩子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总是得到比他们想要的还要更多的东西,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
我们来看看被宠坏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
使唤家人
邻居有一个小男孩,七八岁的样子,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要吃香蕉,吵着要正在厨房里煮饭的奶奶为他取香蕉并剥皮,老人家正忙得脱不开身,就说“你自己拿吧”。这时小男孩就大吵大叫,自己动手剥吃香蕉后故意将皮丢了一地,且还感到很委屈……
吃香蕉自己拿和剥皮,对于一个7-8岁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为什么一个小学生却要别人代劳呢?吃香蕉剥皮的责任是谁呢?可见这家人在平时教育孩子方面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眼里没活儿从不帮忙做家务。
吃完饭双脚一蹬,沙发上躺着,碗筷不收拾,撒在地上的饭菜也不收拾。自己的书桌乱糟糟的不知道整理,饮水机旁撒的水,也不知道拖一拖......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会自我安慰:“不愿干就算了,把成绩弄好就行了,现在还小,长大就好了”......
但实际上:孩子的责任心和同理心最早就是通过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建立起来的。
如果我们因所谓的“爱”而不让孩子参与家务,那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就得不到健康发展,越长大越不好管教。
拒绝分享
两三岁的孩子不愿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还算比较正常,毕竟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中心观念比较重,但如果孩子到了小学阶段还不愿意分享的话,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任由孩子发展下去,他不但不跟同学分享,甚至都不跟父母、爷爷奶奶分享,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非常自私,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真心朋友不多。
随意对外人发脾气
当孩子会说“我”这个词的时候,意味着孩子已经具有了“自我意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孩子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自己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发脾气。不过大多数孩子都局限于“窝里横”,虽然偶尔对父母耍耍性子、但在外人面前还是比较收敛的。
但是,如果孩子对外人都经常耍性子、发脾气的话,可能意味着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有点过度膨胀了。
这时,家长就需要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是否对孩子过于顺从了。
不尊重长辈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10岁男孩向妈妈要钱去网吧上网,妈妈不给,结果男孩就向妈妈拳打脚踢、恶语相向。而全程妈妈居然没有任何反抗行为和劝说。
这一看就是从小宠坏了的小孩。10岁了,按理说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懂道理了,为何却如此叛逆,不尊重长辈,对母亲拳打脚踢恶语相向呢?
如果说这是孩子的错,还不如说是大的错,就是因为大人的忍让宠爱才让孩子肆无忌惮。
所以在尊重长辈这方面,家长一要自己以身作则,二要正确引导孩子。
总和父母谈条件
你不让我看电视,我就不写作业,你不让我玩游戏,我就摔你的手机,类似的场景,很多父母都遇到过。为什么孩子会威胁我们和我们谈条件?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让步太多,孩子被宠坏了?是不是我们经常过于轻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不是我们自己经常用物质诱惑来要求孩子做事儿?很多的时候,孩子的条件都是试探性的,在第一次提出时父母就应该果断拒绝。父母越容易让步,孩子就越得寸进尺。
面对孩子,每一个家庭都倾注了全部的爱与关怀,怕孩子受苦、怕孩子被欺负,怕孩子受委屈,父母们总以为给孩子的爱与呵护越多,孩子就越能健康的成长。
可实际上“惯子如杀子”,在父母无原则的袒护以及特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肯定不会感激父母,因为父母的关爱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所以就别指望他们能孝顺。
这样的孩子,将来的夫妻关系、人际交往等容易出问题,因为他们从小就习惯我行我素,不会体谅理解他人。而且性格蛮很暴躁,违法犯罪的几率也相当高......
那怎么做呢?
第一、改变家庭关系。
一个完整的家庭,包含三层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老人的关系。
这三层关系中,夫妻关系排在家庭的首位,是家庭的基础与核心。其次是与老人的关系,这代表着对旧家庭的感恩,最后才是亲子关系,代表着对未来的期望。
只有这样,家庭的根基才稳,才能健康运转。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才能学会对父母、对老人的尊重和感恩。
相反,如果一个家庭把孩子摆在首位,往往会忽略经营夫妻关系、老人关系、不但容易养出骄纵、叛逆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夫妻矛盾、婆媳矛盾。
第二、该说不的时候要坚决,绝不轻易妥协。
就拿文章开头那个在超市要买玩具的孩子来说吧,如果父母觉得家里已经有同样的玩具,不应该再买了,那么,在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就应温柔而坚定的告知孩子自己的立场,并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行,然后,不管孩子如何哭闹、威胁,都不妥协。这样,孩子也就知道父母的底线,也明白哭闹是没用的。
第三、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庭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家里可以给孩子分一些家务活,比如和父母一起打扫卫生、帮父母买菜、洗碗等,让孩子明白,他们不仅仅是汲取,他们还可以给予。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死刑犯在临行前哭的不能自己,泪流满面的对他妈妈说,想最后吃一口奶,他的妈妈想着儿子就最后这一个要求了,就满足了他,结果她儿子一口咬掉了自己妈妈的奶头,然后哭骂着,为什么当年不打他,不管他,要不然他怎么能走上死刑犯的道路?
养不教,父之过,生儿育女并不是单纯的把他们养大成人就可以了。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从小不规整孩子的行为,教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将来社会上不一定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请用合理的方式,关爱孩子。
不要让他们成为令人讨厌的,没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