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觉化解读:如何高效读书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有一天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想算算自己一生能读多少书?
一辈子的读书时间,除以每本书的阅读时间,大致就可以算出大约能读多少本书。
算出答案后,他竟然禁不住大哭一场。这是为什么?
原来他发现:自己一生顶多能读3000-4000本书。几干本书,和数以千万计的书,两者之间有巨大的落差。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越阅读,越发现自己无知,可那么多书想要读完,真是妄念!
刚开始爱上阅读的时候,买了很多书,空闲时,随手拿上一本就开读,可久而久之,却发现手里的书怎么也读不完,每本书都读过一点,却都不透彻,于是,产生了焦虑情绪。
直到,看到了郝明义老师提出“将阅读分成了4类”这样的一个概念,我将之称为“精神食疗法”。
①主食阅读
主食阅读,针对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获得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
这一类阅读,像是让我们有饱足感的主食,因此也称为“生存需求的阅读”。
②美食阅读
美食阅读,不求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直接的解决之道,却可能启发我们,从一个看起来间接,但可能是根本的方向,去思考这些问题或者现象的本质。
这种阅读,主要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与思想深处的结晶,好像饮食分类里的“美食",因此也称为“思想需求的阅读"。
③果蔬阅读
蔬果阅读,能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像是饮食里的蔬菜、水果,因此称为“工具需求的阅读"。
④甜点阅读
和前面三种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甜点阅读没有一定的目的,既不为了寻求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也不是为了寻找思想的结晶,以及参考或者查证。
这一类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就好像饮食里的甜食或者零食,追求的就是口感,因而称为“休闲需求的阅读”。
根据这个分类,我们在选书之前,首要就要明确:目前我们需要的是哪一种饮食。
搞清楚这一点有什么好处呢?有三点:
一、合理选择书籍、避免烂读。
如果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就能更加有目标。避免了随波逐流、选择一些并不适合我们的书籍,吃的太杂,容易消化不良!
主食与美食阅读必不可少
主食是我们的生存所需,也许口味不怎么好,比较单调乏味,但是必须得吃!
不知道你有过这样的感受没有:我们的专业类书籍,有时候放很久都没去翻一下,因为这类书籍啃起来比较耗时耗力,需要我们深度思考,愉悦感不强,而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简单刺激的东西。
美食阅读是生活的调节剂,就像我们吃腻了家里的饭菜要出去吃一顿大餐一样,没见过的、没吃过的都点上来尝一尝。有什么用呢?帮助我们开阔视野、获得灵感!所以,这样的书籍是我们获得创意的来源。
果蔬阅读增加消化力
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不懂的典故、字义就需要我们适当查阅,帮助更好的吸收文章内容,就好像平常需要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酸奶一样,增强肠胃消化能力。
甜点阅读要克制
我们最容易上瘾,吃的最多的可能就会是甜点阅读。比如小说、故事会···就像吃甜点,令大脑无比愉悦,但却没有太大营养,吃多了会虚胖,以为那就是成长。
二、正确分配时间、提高效率。
既然是四种类型的吃,那么就可以根据我们饮食规律,安排阅读时间。
主食阅读。选择一天当中自己效率最高的时间段进行主食阅读,比如我选择在早上,睡了一晚比较饿,大脑最清醒,意志力最高,进行主食阅读先把自己喂饱再说。
美食阅读。隔几天或者周末,选一段比较休闲的时光,来一顿大餐。
果蔬阅读。利用上下班碎片化时间,查阅一些资料,读一些新闻。
甜点阅读。就像上午茶或下午茶一样,选择午后或者傍晚,读上那么几页,岂不快哉!
有了这样一个时间分配,效率就会高很多,最需要我们花大量时间的就是主食与美食阅读。
三、高效吸收知识、赋能人生。
天天吃饱主食、偶尔享受大餐、果蔬增强消化、甜点娱乐时光,身体肯定长得快,长得好!
最后,希望你马上行动,将你书架上的书籍分为这四类。
明朗 视觉思维咨询师/演示设计师。帮助每个人不用掌握绘画和设计技能,也能快速提高理解力、表达力、品牌力···倍增个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