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宋年间,有一个叫徐中的秀才,由于几次应试都没中,因此他最怕听到“落”、“落第”一类的字眼,连这类的同音字也不让说。谁要是犯了他的忌讳,他便大发脾气,骂骂咧咧的和别人吵架。
要是他的仆人小黑误犯了忌讳,他还会鞭棍相加,搞得小黑跟他说话时总是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可是越害怕就越紧张,越容易出错。
一年一度的考试再次来临,徐中去城里考试。他骑着马,小黑挑着行李书籍随他一同赶路。
忽然,一阵风吹来,徐中的帽子吹落在地,小黑慌忙跑着去拾帽子,并大声说道:“大人慢走,大人停下,您的帽子落地了!”这徐中心头一惊,因“落地”正好与“落第”同音,他一听就怒火中烧,吹胡子瞪眼睛的手持马鞭。用马鞭怒指小黑说:“狗奴才,胡说八道!不准说‘落地’,这叫‘及地’(“及第”)!记住了吗?再瞎说看我不把你打飞,让你知道我降龙十八掌的厉害!”
小黑唯唯诺诺,诚惶诚恐;一边将帽子给主人戴上,一边说:“主人,这回把帽子戴牢一些,就再也不会及地了!”
这徐中一听更生气了,一鞭子便打到小黑身上,仆人被打得糊里糊涂,不知又是犯了什么讳,无奈,只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徐中来到省城参加应试,过了一段时间,考试发榜了,他急忙打发他的仆人前去看榜。小黑来到发榜的地方,将榜上姓名从头到尾看了三个来回,就是不见“徐中”两个字,小黑知道这回秀才又“落”了,可是回去怎么对徐大人说呢?因为徐大人是最恨那个“落”字。小黑想去想来,忽然想起徐中平日里绕开“落”字而用其他字替代的办法,比如说,秀才常把“安乐”(“乐”音同“落”)说成“安康”,用“康”代替“乐”,于是仆人终于找到了一个较合适的字来。
小黑回到住处,一进门,秀才立即满面春风迎上去问:“喂,我考中了吗?”小黑低着头,小声应道:“徐大人,您‘康’了。”
徐中自然明白这“康”字的意思,他唯恐小黑再说出那“落”字,便赶紧打发小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