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顿悟这么多年来自己阅读方法的错处

      林语堂在他的《读书的艺术》一文中,有大段关于自学优于上学堂的文字。其他还讲到了一些他关于读书的观点,但是这一段文字我尤其感兴趣。

他说现在的学堂,一人从六岁一直读到26岁大学毕业能够通读的书不会超过四五十本以上。大学生毕业有很多近代名著都听没有听过名字,就连中国几种重要的丛书也不曾见过。

而学校呢所做的也就是“不让学生自由看书“,一天到晚的“摇铃“。摇铃,上课摇铃,吃饭,摇铃,运动摇铃睡觉。而摇铃又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即便是摇铃做游戏,我们也不会十分愿意,更何况是摇铃上课。一个学生从早上八点上课到下午四五点。之后运动,爱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根本就没有时间看书。

上课也是用一些注射和灌输的方式,把学生们关在课堂上让学生们静坐。林语堂先生是非常反对这种学堂的教书方式的。

      按照林语堂先生的方法,就让学生去随性去看书。如果怕学生们没有指导的话可以编写指导书。

而学生们按照正确的方法,一方面要有精读,另一方面也要涉猎广泛。两年之内就能把大概20万元的书籍随意翻一个遍。 由兴趣入手读书,而学问每每是相互关联的。

如果一个学生找到了她感兴趣的科目,就一定会由一个问题,而引申至其它问题,由一本书而引申至其他十几种书。“如此循序渐进自然可以升堂入室。”

        所以对这两大段文字感兴趣,是因为我也喜欢这样的读书方式呀。可惜自己也是读了20几年的书,方法都错了。

兴致所至,随意翻看,不求甚解,只重量不重质量。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没有系统的去钻研。而且也手懒人懒。没有认真成系统记札记和读书笔记。所读的东西都零零散散模模糊糊的留存在记忆中。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倒是能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可是于自己却是东西也写不出来,话也说不出来。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的通读过,读懂过一本好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林语堂在诸大学关于“读书的艺术”的演讲,与梁启超的“趣味主义”,异曲同工,只是梁启超的趣味,散播到各个领域,而林语...
    漂亮巫婆1974阅读 4,638评论 0 3
  • 17-08-20 陆波名师... + 关注献花(0) 收藏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
    木一争阅读 5,317评论 0 0
  • 林语堂在诸大学关于“读书的艺术”的演讲,与梁启超的“趣味主义”,异曲同工,只是梁启超的趣味,散播到各个领域,而林语...
    漂亮巫婆1974阅读 1,469评论 0 3
  • 今天是纹完眼线的第3天,早上起床上眼皮还是感觉很重,感觉没睡好似的,虽然很想再修养一天,但是又要出差,没办法,还是...
    格拉的凌晨5点阅读 1,274评论 0 2
  • 是罗伯特·麦克法兰那一类的“边走边想”游记散文——说它是游记好像也不准确,比起具体的“游”,作者关注的其实都是眼中...
    一条污蚣阅读 1,35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