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孩子生病,我还真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家里熊孩子,天养活,长到8岁,没怎么病过。在日本的时候,即使生病了,带到医院,医生给开点小药,甜甜的,吃上一周也就好了,根本也不会关心吃的是什么,医生有解释,听完右耳朵就冒出去了,心太大。
回到国内后,每次大病小病,风吹草动,我一定会找我的救星闺蜜,最信任的就是她,只要她一出手,没几天就好了。一直很佩服,她是怎么调理的呐,为什么她可以,我就不行呐!?
后来,臭闺蜜推荐我几本书,是医学博士罗大伦写的,刚开始,我并没在意,现在当宝贝一样天天读,天天看。我自己又买了好几本。这些书,真是好,帮了我大忙。其中有一本《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对初学者来说,就是救星。
前几天,这小子流鼻涕,我一看,机会来了。赶紧苏子叶泡水喝,苏子叶泡脚,驱寒,两天下来,不流鼻涕了,但是小鼻子囊囊的,有些鼻音。到了第三天,不流鼻涕却鼻塞。这个时候,我学会了一招,非常管用,而且很好玩。
一根纸条治感冒:取嚏法
其实,就是用卫生纸捻成一根细细的条,然后伸到孩子鼻子里面,刺激鼻黏膜,让孩子打喷嚏。我家熊孩子觉得好玩,自己就在那里搞了,只看见他一个劲的打喷嚏,打完喷嚏,立竿见影的,就不鼻塞了。
为什么会这么灵,古时候有一种取嚏法,医生会用一些具有辛味的药,比如皂角等研成末,撒进鼻孔,刺激人打喷嚏。这种方法在宋金元时期特别流行,很多医家都擅长用它。
采用“取嚏法”,流出来的都是特别黏的鼻涕。用完后人会连着狂打喷嚏,流出来的全是黏液。打完喷嚏后,上焦气机一下就通畅了,身体会出汗,寒邪也就随之而解了。但是这种方法对一般人来说猛烈了点儿,所以现在基本上不用了。
苏子叶并没有把感冒消灭在萌芽之中。到了第四天,开始小咳嗽,偶尔咳痰,白痰+黄痰。于是,我又开始翻书,这本书,我前前后后,反反复复不知道要翻看几遍了。
邪气要入里化热了,这个时候有可能体表还有寒,身体的情况是寒热并存,可以称之为“外寒里热”,也叫“寒包火”,这是整个感冒过程中占时间最长的阶段。
此时,症状会特别怪,鼻涕和痰的情况会不一致:鼻涕可能是清的,痰是黄的,或者,鼻涕和痰是黄白相间的。已经进入咳嗽的第二阶段了。
到了第二阶段,一方面,要用温热的药清除体表之寒;另一方面,稍微加一点儿化痰的药,清除引起咳嗽的外邪就行了。需要自己配一点中成药。
我的天呐,难为我这个初学者了。就在这个时候,闺蜜来电话。本来我是想求救于她的,话音止了又止,还是忍住了,这次我一定要自己调。实在不行在说。回到家里,又把书翻了一遍,公众号也又看了一遍。总算找到方法了。
“寒包火”,可以用盐蒸橙子。试了两天,果然见效,第二天就不咳嗽啦。
感冒好了,进入第四阶段,要补脾,药房开了一点怀山药30克,芡实30克,党参10克,熬水喝。小有成就感,这些小方子,我一定会好好记住的,不会像以前那样大意了。虽然,现在仍然不知道买什么药好,但罗大伦的书我会继续看,中药继续学。下次争取不求人,不对,最好没有下一次了。嘿嘿。
哎呦,我的胃有点疼,快快好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