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继位。雍正上台并没有给清朝带来新气象,相反,他对一切新鲜事物不感兴趣,他是一位保守的君主。他上台打击政敌,禁止天主教,处死与三位皇子交好的传教士,处理满州内部的信徒。
他不仅不关心科学,还担心科学给统治带来不稳定。他也担心贸易会为统治带来不稳定,虽然他纠正他父亲晚年禁止中国人赴南洋贸易的海禁政策,解除海禁,但他对贸易的态度还是消极的,同年,他做了规定,不准内陆百姓久留海外。他追求的是把贸易纳入政府管理,纳入自己的控制。而官员知道皇帝的态度倾向,也会在执行时层层加码,限制贸易的发展。
雍正继位是很多人没料想到的,他上台后更想建立自己的权威。南方的三藩问题,台湾问题都在康熙时期解决,在雍正时间的南方已经趋于稳定,所以雍正把关注点放在军事上,轻商重军。雍正二年,清军进攻和硕特部的罗卜藏丹津,罗卜藏丹津向北方大戈壁逃窜,数万人投降,青海被平定。接着他又通过和俄国签定《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来拉拢俄国,让俄国对在新疆北部的准噶尔保持中立,以便清朝处理准噶尔问题。雍正八年六月,皇帝派大将军傅尔丹率领大军远征准噶尔,但此战以准噶尔诈降,引清军入瓮,清军大败为结局。雍正十年,超勇亲王王策棱击败了准噶尔。但在雍正时期,清军依然无力剿灭准噶尔,双方最终达成合约,划分界线。
虽然清朝与俄国签定合约是出于自己的军事考虑,但《恰克图条约》在商业上产生持久的影响,特别是边境贸易。而恰克图贸易又巩固了清朝边界,在恰克图所在的地区附近都没被后来俄国所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