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苏轼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他的“前辈”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中,另一位佛儒双修的诗人、官员、哲学家!一样的“游山玩水”,相仿的志趣与才华,共通的寓言式文风,类似的政治遭遇,导致的结局却迥然不同!豁达的苏东坡与富有儒家入世精神的柳宗元,在相同的人生境遇上却凑出两种喜悲截然相反的曲调。在我看来,也许前者偏佛,后者偏儒,前者出世后者入世的精神追求才是其命运不同的直接因素。东坡精神与柳子精神的异同因为篇幅的关系,并不在此展开!但同是崇佛的士大夫,两个人所展现出的处世哲学却大相径庭。他们各自到底从什么角度看待佛教,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话题!
当佛教传人亚洲各国,因为文化与历史背景的差异,后续发展会各不相同,崇佛方式与修炼的法门也就千差万别。然而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何以广泛吸引着历代各不相同的士大夫们,为何以儒道精神为指引方向的知识分子们会不约而同地、不安分地把眼神挪向佛教。而佛教又能带给整个士大夫阶层怎样的、不同的人生选择?从玄佛不分的南北朝到儒佛分庭抗礼的唐朝,整个中国社会自上而下都对佛教有着各不相同的看法、诉求与主张!几乎每一位士大夫都曾经认真地打量过佛教。这种眼神虽然是盲人摸象式的,但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把佛教精神揉捏成适合自己的形状,从而安置,拼凑在个人的儒道精神版图上。如此的嫁接毫无违和感且看上去很美!
关于苏东坡与柳宗元佛儒偏重异同的话题,我想对回答“佛教为何能根植于中国儒道哲学氛围,并投射到中国社会每一个阶层中,而墙内开花墙外香”是非常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