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梓涵爸爸之声”。昨天我们了解了为人父母的消极行为,其中有一项叫“批评”。看书看到这里,我心里犯嘀咕,难道,家长批评孩子都不行?虽然作者解释说:我们可以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提出建设性的反馈,而不是批评孩子本人,但在具体事例中如何把行为和本人分开,还真不知道怎么操作。不过,还好,缺啥来啥,今天早上看书时,一个生动的案例给了我很好的启发。
我看的这本书叫《小时候就在想做的事》,这是《窗边的小豆豆》的姊妹篇,作者也是黑柳彻子。书中写了这么一件事。小豆豆5岁时得了一场病,出院后到一个地方去康复治疗,陪她去的是奶奶。她们在那里住的是旅馆。每天早上,不管小豆豆起多早,睁开眼睛时看到的总是奶奶已经把头发梳的纹丝不乱、衣服穿的整整齐齐,正在那里专心读书。如果小豆豆哇哇大声叫喊或者翻腾打滚的话,奶奶绝对不会训斥说“安静一点”之类的话,而是会从书本上抬起眼来,静静地说:“我讨厌吵闹”,小豆豆无计可施,然后蹑手蹑脚的和奶奶一起读书。但你不要以为这是位和容嬷嬷一样恐怖的奶奶,她很喜欢小孩子,她会给小豆豆讲一些过去女人梳头的故事,让小豆豆看她头顶上秃掉的地方,告诉她每天怎样盘发以便遮住那块秃顶。
看完这个故事,我第一感受是:谁家要是有这样一位奶奶,那教育孩子的事儿,爹妈就可以靠边站了。咱们来回放一遍奶奶说的那句话:我讨厌吵闹。听出来了吗?这句话里丝毫没有涉及到某个人,包括小豆豆,她只是告诉小豆豆:我不喜欢这种行为,和你这个人无关,作为小豆豆来说,她会停止这种行为,但同时不会产生被拒绝和不被爱的感受。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最佳境界:只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做出建设性反馈,但不批评孩子本人。反观我们一般的父母呢,面对孩子的吵闹,最文明的用语也是:你安静点儿!如果再冲动点儿,那就可能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狗改不了吃屎之类的话就可能脱口而出了。
看来,某些时候,姜还是老的辣,跟着这位老奶奶学学怎么说话吧,当然,如果能挤出一点时间的话,最好学学老人家怎么读书的。
每天3分钟,进步一点点。这里是“梓涵爸爸之声”,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