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从一部电视开播以后,就形成一种说法:要努力挣钱,这样才不至于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焦头烂额。的确是这样,金钱虽买不来亲情,却可以在这个时候让这份亲情持续的更久一些。那友情呢?
前天,好友向我借钱,因为买房要付首付。不用翻看存折,我都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存款。可是,当我说出我没有钱的那瞬间,一股莫名的不安缠绕着我的内心。
为什么会不安?发呆的同时,扪心自问:你是故意不借给人家吗?不是啊,我是真的没钱可借!那你就是问心无愧了,还不安什么!
对呀,我问心无愧,为什么不安!仔细想想,原来是怕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啊!
不知下面这段内容是否真实,但它是个很厉害的存在:一个人在自己落魄的时候,给自己认为是好朋友的人发了求助短信,希望能借点钱给他。结果,那些他认为是好友的人:有的借口说没钱,有的说刚做什么用掉了存款,有的干脆不回信息。总之,就是各种搪塞。当然,也有几个当即就给他打了钱。于是,他开始深思自己到底有几个所谓的朋友。
上面这件事,甚至被有些人用来做验证友谊的实验。我一早就看到过这种事情,以至于当有朋友向我借钱的时候,条件反射就是想这是在检验我们的友情的吗?如果我有钱借,那我们的友情就稳稳的。如果没有钱借,那可怎么办呢?
现在网络发达,各种关于借钱不还的段子比比皆是。看的多了,不免会有一种潜意识:这钱借出去,还能不能回来?就是因为这种潜意识,在考虑借出钱的时候就多了一份担忧,毕竟网上那些段子也不是空穴来风。这么说来,还有一种说法:要借钱出去,就不要有还能还回来的想法,所以,先掂量一下你缺不缺这笔钱。这不是开玩笑,是真的。
还有一个关于借钱的现象,就是qq信息。有些人窃取他人信息,冒充他人向好友发信息借钱。我真实经历过,因为是一个基本没什么联系的好友发的,更不至于会向我借钱,就不再理会。这个很好识别,但还是要确认一下。
所以,当朋友开口借钱,一连串的想法是这样的:是不是本人?有钱没钱?能不能还,什么时候还?
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是人之常情。能够开口借钱的,更是认为有这份情在。可当我问是不是本人的时候,就产生了怀疑。虽然这是被当前社会的某些行为迫害的,可内心依然有抹不掉的疙瘩!当我说没有存款可借的时候,对方会怎么想,确切的说是我觉得对方会怎么想:怕我不还是吗?我们的友情还不够好吗?我就真的得不可信吗?
就是这样,我担心对方会因为没钱借给他,从而怀疑我们这份友情存在的价值。我知道,情谊无价,不能拿金钱来衡量感情的存在与高低!可我却摆脱不了这种心理。
物质化的社会,是我想的简单了,还是复杂了?都说感情不能拿金钱衡量,可真到了那个时候,物质似乎成了无形的标准,鞭策这你的内心!这是病态的心理吧!
我们原本都有很纯洁的心,一直认为:朋友有难,理当相助;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这些耳熟能详的道理,在步入社会后,真正实施起来,却变了味。
正是这变了味的道理,让我焦躁不安。这个社会,我希望是这样的:如果我能够,我愿尽我所能的帮助朋友,哪怕是陌生人;如果我不能,只求愿你好运,真心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