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漠不关
五一假日,突然闲下来,反而有点无所事事。
想找人聊聊天,于是驱车30公里前往寺院。
半年多不见了,老方丈还是精神矍铄,双目如炬。
待我上香完毕,他引我到内室吃茶,云淡风轻地问了句,“施主最近有些操劳吧?”说得我心头一惊。
最近工作上确实遇到了一些麻烦,耗费了很多精力。
不过料想今日要来上香,我昨夜早早就睡了,早上仔细地沐浴洗漱,吹了发型,穿了素衣,甚至还特意问了老妈,得到了“帅”的答复才放心出门,不知方丈是如何看穿的。
“眼睛,”老方丈释疑道,“不像上次见你时那般明亮。”
“从眼睛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状态?”
“善哉,喜怒哀乐,贪嗔痴怨,一切过往,都在眼睛里……”
01
一切过往,皆在眸中……
回到家之后,我拿着镜子仔细端详,好像确实和之前有些不一样。
本该纯白色的眼白有点淡淡的米黄色,而那曾经引以为傲的黑色双眸,现在竟然变成棕褐色了。
这些天久坐缺乏锻炼,六块腹肌只剩下两块,没想到黑色眼睛竟然也变淡了,再这么下去,越来越油腻,岂不是要继续单身下去?
这可了得!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决心好好研究一番,为什么上天给我了一双黑色的眼睛,它却慢慢失去纯真,变浊变轻,变得黑白不分明。
有问题,找百度,输入“为什么眼睛由黑色变棕色”,答案是各位大夫的各种“专业”诊断:XXX炎症,有失明危险,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建议来我院就诊。
吓得我赶紧关了百度,转而从书中寻找答案。
02
博厄斯曾经说过,眼睛是灵魂的窗户。
照此说来,眼睛黑白不分明,作祟的爱情多半是心灵。
如果你观察过小孩的眼睛,你就会发现那是世界上最纯粹的东西。
就像《暮光之城》中,狼人雅各布想去杀吸血鬼贝拉和爱德华的女儿,就因为看了一眼她的眼睛,灵魂被烙上了印记,转而去守护她一生。
孩子的眼睛是那么的黑,那么的亮,那么纯洁而又坦荡,毫不闪躲,却又不含锋芒。
他就是单纯地看着你,只要仍对你好奇,他可以一直看着你。
但你却不敢与他对视,因为你从他的眼中看到了自己,那个曾经皓齿明眸、双瞳剪水的自己。
那个时候的自己很简单,还没有经历风雨,确信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没有黄昏或者灰色的存在,
就像那时的眼睛一样,黑白分明,善恶能断。
03
后来的我们,不甘平庸,为了梦想鼓足力气去闯荡,
经历了风霜雨雪,见多了钱权色利,也目睹了很多生活戏剧,
纹身的青年公交车上让座,西装笔挺的人难为卖菜的老汉;
虚张声势的人外强中干,自卑怯懦的人为了所爱一往无前;
多年的好友翻脸走散,曾经的敌人帮你渡过难关……
生活,总比电影更加精彩。
经历的事情多了,我们也就不再轻言对错,
孰是孰非,谁功谁过,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就算是错了,他可能也是身不由己呢。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越来越宽容,
我们开始接受黑白之间的灰色,不再苛求黑白分明,
白天和黑夜之间还有黎明和黄昏呢,何况人生。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眼睛由黑变棕了,
人都不再非黑即白了,何况眼睛呢。
04
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气质如此,眼神也是。
曾经越过的高山,爬过的深谷,逆境风雪,顺途歌舞,
都酿成了酒,汇成了河,淌在我们内心深处,从双眸中缓缓流出。
拥有什么样的眼神,就是什么样的人。
眼神温和的人,内心安定,为人温柔而宽容;
眼神飘忽不定的人,有不敢告人的秘密,是伪君子;
眼珠黑色的人比较纯粹;
眼珠发黄的人容易生气;
目光笃定的人,有明确的目标,为人自信而勇敢;
目光涣散的人,往往是精神状态不好或身体状况不佳,
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眼睛只能“间或一轮”,没多久就去世了。
俗话说,看一个人的心境,要看她的眼睛。
有时候,哭并不代表难过,正如笑并不意味着快乐。
明明很难过,偏偏要扬起嘴角,笑着说,没事,我很好。
这时候不要听她说的话,去看她的眼睛吧,钻心的痛楚和需要被关怀的柔弱是藏不住的,
嘴在逞强,心早已投降。
05
人的眼睛就像是灯泡,是有使用寿命的,用的时间长了,难免会晦涩一些。
像老方丈这种人近古稀,但双目仍然炯炯有神的人毕竟是少数。
我们大多数人,身在这尘世中,再怎么洁身自好,也难免沾点烟火气息,眼睛或多或少会失一点黑色,这也无妨。
虽然眼睛的颜色很难由棕色变回黑色,但眼神确是可以修炼的,
静下心来多读几本好书,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遇到分歧不急着发脾气,先想一下自己的问题;
不要发呆,有想法立刻去做,保持活跃的状态;
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走走,见天地,见众生,也见自己;
见过的景色多了,心胸宽阔了,思想深邃了,眼睛也就更有韵味了。
古龙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有时候我们确实不能立断黑白,难以轻言对错,
但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它没有明显的刻度,但却量得出善恶,分得清荣辱,
你我所愿,不过是靠着这杆秤,问心无愧,走过一生。
成熟从不是一个贬义词,去经历吧,
愿你我知世故而不世故,出走半生,仍是少年,
眼里长着太阳,笑中全是坦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