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中国版图中心秦岭南面的聚宝盆地,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一条清清的汉江穿城而过,融通了大秦岭与巍峨巴山之间的风水气脉,使这里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发祥了神州大汉文明。汉字、汉语、汉族从此闪耀光芒,传承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
浏览汉中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好像欣赏一部传奇的历史视频与现代丹青画卷,诗画交融,相映生辉;内涵极致,发人深思。令人惊叹不已,感奋有余。
城内古汉台,现代称其望江楼,建造在汉江之滨,台有三层,高十七八米,占地10余亩,是当年汉王刘邦拜将神坛和行宫遗址。台中层南面建有‘桂荫堂’,庄严神圣,光照后人,令人注目。再向南是一潭碧水,名曰镜吾池,池上有石桥,桥石上刻有‘龙、虎’二字,四周古木高大,枝繁叶茂,微风吹来,叶片莎莎,仿佛温情细语,讲述这里千古传奇的汉家故事。
再向南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台碑林。碑林分东西展厅,东面是全国重点文物褒斜古栈道陈列室,西面是褒斜古道的石门摩崖石刻十三品陈列室。在东室能够从浓缩的山水图案上,看到古人运用大智大慧拓开的难于登天的千里秦岭蜀道,使古长安与汉中有了马车畅通的栈道,堪称世界奇迹。传说,古人修褒斜古栈道除了巨大的人工代价,更多的是依靠无穷的智慧力量战胜了困难。由于当时没有钢铁器械,没有爆破器材,修筑道路只有木材与石头,特别是开辟石门隧道,更是艰难无比。古人先用烈火焚烧石山,再用酸醋浇灌,让坚石裂变后,将大豆填满缝隙注水,这样依靠种子膨胀的力量,将巨石一块块撬掉,开出了理想隧道。由此我们相信,今天中华民族的强大智慧和力量,就是这些古人的智慧力量与种子力量的传承与放大。
西面展厅陈列着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文字,碑面凸凹不平,间有沟壑,文字漫漶,及其古老,弥足珍贵。其中有汉刻、曹魏和北魏石刻及宋刻,是不同时期的文人名流记述或赞颂褒斜道修治通塞的历史传记,同时也是古汉字演绎进化的见证。这些摩崖石刻皆为原始真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据资料记载,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建造石门水库时,将褒斜古栈道的石门全线淹没水底,当时就从古栈道两侧近二百块摩崖石刻中精选出十三块石刻,四周凿空,整体取下,移存到这里(汉中博物馆),供人们观赏。
汉中人文景观雄宏典雅,大气流放,绝无仅有,包括勉县的武侯墓,留坝的张良庙等可谓是沧海遗珠。而现代自然景致更是姿韵天成,令人向往。
有一条路
一条贯穿秦岭南北的西汉高速
全线258.63公里有着422座桥梁和130座隧道
创造出了高速公路史上的一个奇迹
更打造出了一条“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的绿色画廊
有一条江
这条流淌在秦岭南麓的大江
作为汉朝的发源地、母亲河
如今仍是中国大陆未被污染的河流
维系着汉江之畔美丽的田园
即使在工业化空前的今天
这里依然如诗画般地清澈安宁
汉中市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汉家的发祥地,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越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便是陕西汉中,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自立汉中王,次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从此,汉中遂成为蜀汉的北大门,诸葛亮伐魏的根据地。这一切还得感谢曹操以“鸡肋” 为口令放弃汉中,撤军北还。
看过江西婺源、云南罗平还有现在这里的陕西汉中,我还是觉得骑行过的青海湖门源的油菜花最好看,可能是有了青海湖的衬托。
万亩连片的油菜花,阳春三月开成了金色的海洋。一阵清风吹过,香溢四野,沁人心脾。吻着这清新的油菜花香,就会回味起远近闻名的‘汉中米皮’里调拌的菜籽油辣椒的浓香味道来。
还有境内洋县的朱鹮,佛坪的大熊猫皆为国宝。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到处都是古老的传奇,到处都有新鲜的故事。
很幸运在汉中拍摄到秦岭四宝,这是生活在秦岭中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四种珍稀动物。
三四月份无疑是油菜花的海洋,其实我这次来汉中的初衷只为了看油菜花,想不到深入探索发现汉中有这么多吸引我的历史文化。
凌寒冒雪几经霜,一沐春风万顷黄。
映带斜阳金满眼,英残骨碎籽犹香。
陌上无蝶飞。
对,无蝶飞,这些花就这么静静的开着,静静的谢着,静静的走完生命中最灿烂辉煌的时间。
油菜花的香气很淡,一旦浓郁起来就有一股熏人的醉意。不招蜂,不引蝶,宛如永远生长在油画中,犹如一片凝固的火焰,燃烧至天;更如同一张金色的波斯毛毯,向天边延伸,延伸。
和北地的油菜花不同,南国的油菜花很高,能长到一人齐胸的高度,行走在花田中,宛如淹没在金色的海洋中,海天一线,让你不由得想要睡在花海中,不再醒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写桂林山水的诗在这里应该写成“人行花田里,宛在海中游。”
傍晚的风徐徐的吹来,花海里的波浪此起彼伏,在田埂中行走的游人,也好似隐没在了这无边的金色灿烂中,渐行渐远渐无痕。
在大块大块的黄色中间,也会间或填充一些绿色。垄间的一簇簇不知名的小花,如同漫天繁星般开放,静寂无声。其实,它们和那些盛放的油菜花有什么区别呢?一样的生,一样的死,一样在这天空下绽放自己的美丽。
我没有看到蝴蝶,也没有几只蜜蜂。有人说,油菜花蜜不值钱,因为它产量大,又因为它凝固以后会呈现一种猪油膏状的结晶,所以价格不高,经营的养蜂人也不多。也许吧,固然,它不如洋槐花蜜,枣花蜜,但陌上花开,并非为人而开,纵是百无一用,又有何妨?陌上花开无蝶飞,没有狂蜂浪蝶,它更能静静开放,静静凋谢,静静结籽,静静等待来年的春天。
我也从漫漫花田中跋涉了出来,沿着乡间小路一路漫步,一点也不思归去。路尽头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鸡鸣犬吠远远响起,风轻轻地刮过耳边与发梢,吹走粘连一身的淡金色花粉。我举起相机,不停地记录下每一个时刻。真想让时间停驻,或者就此歇下脚步,永远地住在这片花海中,沉入这片醉人的熏风中。
凡去过汉中的人,都说那里风景如画,是鱼米之乡。 汉中市简称“汉”,顾名思义,就是汉人的汉,是“汉家发祥地”,也就是中华民族的老家。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部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
初到汉中,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那浓浓的、深入人心的汉文化。
自东、西汉到东、西两晋前后600多年。除了开国皇帝刘邦和前几代的继任者强权治理国家,休养生息,把民生搞的有声有色。往后的国君就一个不如一个的窝囊,不是被杀,就是被废,或是早早地病死。摇摇欲坠的江山成就了许多民间英雄,我们家喻户晓的,就有《三国》里的刘、关、张,诸葛孔明,还有我所喜爱的萧何、韩信,大将张辽等等很多很多,尽管大多都不是汉中人,但在这里一样顶礼膜拜,可见汉中人的包容心态!这也是我所敬佩的!这里有着浓厚的两汉和三国文化,深深吸引着我慢慢探索。
由西安到汉中4个小时,一百多条隧道就像是在穿越时空。到每个陌生地方我都喜欢走街串巷或到市场,因为那里有最浓郁的人情味和最本质的民生。
汉中的街道不宽,也没有什么特色,但民风朴实热情好客!而且说起汉史,如数家珍,当地普通老百姓历史文化修养很高,给人深刻的印象。我对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中,知之甚少,自己孤陋寡闻,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以后有时间还会前来深入探寻。
面皮、菜豆腐、稀饭基本上是汉中人民早餐黄金搭档,百吃不腻。昊子强烈推荐汉中面皮,秒杀秦镇米皮,搭配宁强核桃馍,来到汉中一定要吃。
科普:汉中面皮为大米制作,在汉中十县一区都叫面皮,并无米皮之说。史料记载:米浆蒸熟,切成条状,名为面皮。米皮以及凉皮的叫法在汉中很少见。而且面皮在汉中大多数时候是热着吃,有的会切开,有的不切开,味道都超级棒。
麻辣鸡、炒腊肉、西乡牛肉干、宁强核桃馍、罐罐茶、浆水摊馍(市面只有极少数店铺会有)等等。
古汉台既汉中博物馆 ,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清代的陈毓彩有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重要的是门票免费。
学者余秋雨来到汉中后,留下了这样的感慨:这两天我弥补了一个遗憾,这个遗憾就是我以前竟然没有来过汉中,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说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汉中。来到汉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儿的山水全都成了历史,而且这些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所以汉中这样的地方不能不来,不来就非常遗憾了。因此,我有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已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老家。
我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一首陆游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这金色的油菜花田,居然有了梅花的清幽,淡雅。
风起陇西,花开陌上。
愿为形役,不复归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