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身体欠佳,赋闲在家。妻、子皆不在身边、一个在武汉出差,一个在绵阳求学。一个人在家,无聊、无奈地活着。幸好我一直有看书、写作的爱好,才给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一点颜色!以往在看书学习借鉴别人的写作手法、文章的构思、组织架构、精妙绝伦的语句,之余自己也提笔涂鸦了一点儿“粗糙的文字”。过后看来甚是好笑,有矫揉造作的遣词造句,有故作深沉的幼稚;有故弄玄虚的“掉书袋”,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伪;有自以为是的浅薄,有急功近利的焦虑,凡此种种不堪入目羞愧难当,我真佩服当初发表我文字的编辑,他们的神经是多么的强大!更佩服自己的勇气和坚持!怀揣梦想整整三十年了,不管是在新疆的大漠夺路狂奔、以及一个人骑一个破单车四处赶集卖小百货为生的日子里,还是在藏北高原为了生存被人驱驰的岁月里,再或者在江南水乡为了业绩四处奔波常常废寝忘食的日子里,只要闲下来就要看书学习进行文学创作的冲动一刻也不曾离开过!尽管很多时候感觉到自己已经“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了,但还是想屡败屡战坚持到底!我深刻地知道这条路不好走,记得路遥先生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没钱进京领奖骂的那句“日他妈的文学”,也记得刚“走”了三年左右的陈忠实先生骂训斥他在《白鹿原》之后未见新作的官员的那句“你懂个锤子 ”……多么痛的领悟,多么深刻的理解!这两位西北汉子一直是我在写作上的偶像,可惜天妒英才路遥才42岁就“走”了。陈先生三年前已“走”了。他们身前物质上都不太富裕,尤其是路遥,第一次写《人生》获茅盾文学奖要进京领奖没有路费是向他弟弟借的,第二次因《平凡的世界》再获茅奖需进京领奖还是找弟弟借的,至于第一次借了有没有还我们不得而知[偷笑],只是这次弟弟叮嘱了他:“哥,你再不要获得甚国外的奖了,那外汇我可不好弄。”至于他们在创作中那种“如孕在身”的煎熬,完全进入写作状态的那种物我两忘、寝食难安人格分裂的状态我也初有尝试,但我仍愿坚持。因为人除了“食、色,性也”以外还是应该有点别的追求!尽管缪斯女神高高在上,我还是想一睹芳容,尽管有的时候我还是想骂一句“日你妈的文学!”我仿佛又听到了陈老先生的那句“你懂个锤子!”……就此打住简直是一地鸡毛![闭嘴][闭嘴]
杂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