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二少爷摇快船》一文中提到的凌家二少爷顺坤顶着风浪、冒着危险独自一人“摇快船”、趁着夜色的掩护将嫂子堂弟(顾大均)的尸首连夜从莘塔运回嘉善老家的惊险故事,这里还有他少年时的有趣事。
江南一带,每当逢年过节,最热闹的莫过于赶集和看戏,二少爷从小就喜欢轧闹猛,每次都少不了他。
那时十三、四岁的他就已经长得和大人一样高大了(后来还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他敦厚善良、天生一副热心肠,这完全有别于其他的富家子弟。
凌家有个小丫鬟名叫阿泉(音),早年父母双亡,家中亲戚为她生计考虑,就将她送入凌家做丫鬟。凌家老太太平日里吃斋念佛,心地善良,看她可怜就将她留在自己房里做个使唤丫鬟。那时候小阿泉才五、六岁,根本不能干活,凌家老太太一直把她带在身边当孙女看待,顺便让她当个“小脚传”(当地方言,指传话的小跑腿)。
有一天,二少爷和堂兄妹几个又要去看社戏了,他们路过祖母的房间时,看到小阿泉在房间里面正可怜巴巴地望着他们几个,眼睛里流露出羡慕的眼光。于是,二少爷二话不说就叫上了小阿泉,关照她要跟着自己千万不能掉队,就这样一队人高高兴兴的出发了。
他们几个大孩子走路快,五、六岁的小阿泉怎能跟得上。二少爷看了看小阿泉,想了想,忽然脑洞大开,一把将小阿泉举起,让她骑坐在自己的双肩上。就这样他们大步流星的赶路,一直朝戏台的方向奔去。
到了那里,已经黑压压的挤满了看戏的乡民。因小阿泉身材矮小,被周边的大人挤在人群中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急得哇哇乱叫,二少爷看到后索性又将她提起来,让她跨坐在自己的肩膀上看戏,周围认识二少爷的人看了都觉稀奇,哪有少爷这样照顾丫鬟的?有人还戏谑二少爷有点“二”,可二少爷不以为然,乐呵呵地照样让小阿泉坐在自己肩膀上看戏。
在二少爷看来,家佣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应该与他们平等相待。小阿泉就这样一直快乐地生活在凌家,根本不想再回那个已经没了双亲的乡下家里。七寅阿伯一家始终如一地对待她,就如自家人一般。后来阿泉长大了,临出嫁时,七寅阿伯专门为她备了一份不错的嫁妆送给她,真的像嫁妹子一样的,还跟她说喜欢(要)什么尽管开口,这在当地一时传为美谈,都说这个丫鬟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才遇到凌家这种的好东家。
真所谓好人有好报。后来在五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凌家因置地较多,达到了当时“地主”这一划分标准,被定为“产业主加地主”(这是由于凌家姐弟仨人感情好,祖上传下来的家产一直由大少爷顺型打理,地产也一直归在大少爷凌顺型名下;不像有些家庭比较投机,听到风声后,连夜分家,这样就钻了政策的空子)。土改后,顺型家的土地被没收,家产被分掉,人也被扫地出门,全家人(已生育了四男二女)还被当成“四类分子”四处招人白眼。顺型和七寅阿伯夫妻俩感到在莘塔实在无法待下去了,于是只好投靠到当时为嘉善名医的岳丈(我的伯公)那里。
后来浙江的某些人知道七寅阿伯家的成份后,为了他们所谓的“赤胆忠诚”,又要想方设法整治这些“四类分子”,于是他们组织了人员专门到莘塔来调查,希望得到一些凌家欺凌百姓、虐待佣人的事例。
不曾想,到莘塔调查后,没有一个说凌家有这样那样的害人事,反倒在问到当年那个小丫鬟时,尽管工作组人员积极引道着说凌家怎么怎么样剥削她,让她放大胆子,挺出来揭发凌家的罪行。可阿泉很有良心,实事求是地说:凌家对我很好,我不会瞎三话四、添油加醋地说东家坏话的。
工作组人员看看七寅阿伯一家在莘塔的口碑不错,只得悻悻而归。后来这帮人看到七寅阿伯他们到嘉善后也是老老实实的积极劳动,就不再找他们的茬了。
二少爷有点“二”,这个小故事后来成为家族茶余饭后的谈资,想想以前的少爷受仁义道德灌输,再加上性格直爽,宅心仁厚,难免做出一些“异常举动”,令人发噱,又觉少年时的二少爷“二”得可爱。
现在所谓的聪明人,看了会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