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习俗,但实际每个地区的庆祝内容并不同,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会不断演化,现在人都说年味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其实是过年的一些传统习俗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还有一些习俗被传承下来,成为春节的标志性的活动。
我从小在长沙长大,小时候,年夜饭对于我而言就是意味着发肉丸子和饮料,奶奶做了再多的好菜我也不心动。对于其他地区的人,发肉丸子可能有些陌生,但在长沙,它却是各类酒席上坚不可摧的存在。尤其过大年之际,它是象征意味浓郁的符号化食品。而长沙话“丸子”读“圆子”,所以它也寓意着团圆美满。快要过年时,我总会问家里长辈什么时候做丸子,得到答复后数着日子盼着,等到那一天就自觉地守着奶奶厨房里的柴火灶,假意是看看火,添添柴,实际上眼睛牢牢地注视着油锅里翻滚起伏着的小丸子,在奶奶拿漏勺挑出炸的差不多的丸子后,也不顾烫,马上偷拿一个小一点的塞进嘴巴里,很满足。这一举动总会被奶奶发现,笑骂着:“好吃鬼,里面还是生的呢!拉肚子怎么办?”我尝不出熟生,只知道很香很香。。。。
从看着奶奶炸到看着爸爸炸,等待发肉丸子出锅的过程也是等着一份热腾腾的年味记忆“出锅”。看了这么多年,终于也决定自己尝试一次,学着爸爸的手法,将面粉、肉馅等材料和调料混合,搅拌,过去看着轻松好玩的活,真正做起来却不是想的那一回事,要把厚重的肉馅和轻飘飘的面粉混合均匀光靠着一双筷子还真是个力气活,搅好拌匀之后手已经是酸得不行了。妈妈在一旁给我打下手准备材料,爸爸则时不时来厨房里“逛”上一圈,看我做的倒也像模像样的又回客厅看电视了,弟弟也像我小时候那般馋,围着厨房转来转去就等着丸子出锅。等妈妈把油烧到一定温度,把搅拌好的肉馅放在手边,再准备一小碗凉水,左手放在肉馅上抓起肉馅从虎口挤出一个丸子,用过了凉水的勺子一刮,一个圆溜溜的肉丸子就到勺子里了,再用勺子将肉丸子送到油锅里,丸子下锅的那一刻,整个厨房都蔓延着那股酥香,炸到肉丸子全部浮起表面金黄色,就可以用漏勺捞出来了,这次我可忍住了没有将刚出锅的丸子放入嘴中,倒是我妈先“动手”了,爸爸也寻味而来。看着我妈边被烫得哈气,边住着大拇指说好吃,这比小时候偷吃丸子得到的满足感大多了,仿佛自己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大厨,只笑笑不说话。
如果春节除了团圆还有另外的意义的话,我想那一定是传承。即使地区不同,除夕这天的团年饭是一直延续下来的,也是每个中国家庭必不可少的,春节的年味就在这一桌团年饭中幸福绽放。有人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也许,他是指再看不到家家杀猪宰羊的热气腾腾,再也没有了儿时买到新衣服时的狂喜。但其实,年味是无所不在的,在陪伴家人时,在跟故交相逢时,在贴春联、挂灯笼、看春晚、熬夜守岁时,而于我,年味时在一家人围坐着吃顿团圆饭时能吃到的自己家发肉丸子。
作者:李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