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总是没时间,那是因为还没有试过这招

 文/水沫儿

“我没有时间”,这句话是多少人的口头禅?曾经我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后来我看了《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这本书后幡然醒悟,所谓的没时间都是借口罢了,如果真的想做一件事,挤时间都会去做,而且能做得很好。这本书的作者是吉田穂波,一位日本医生,也是孩子的妈妈。

吉田穂波的工作十分忙绿,期间大女儿还因为染上肺炎而得了气喘并发症,不得不住院治疗,她只能每天疲于奔命地兼顾工作和家庭。后来萌生了“若想改变现状,只能积极提升自己的程度”的想法。决定到哈佛念书时,大女儿两岁,二女儿只有两个月大,上班时间是朝九晚五,每天上下班要花三个小时在路上,通常下了班、接了小孩,回到家已经七点。但从准备考试到考上哈佛,吉田穗波只花了半年时间,期间还怀上了第三胎。

吉田穗波带着三个女儿,和先生一同前往波士顿。两年后吉田穗波便取得哈佛学位,留学期间,她还怀上了第四胎。

她从准备到考上哈佛只用了半年时间,然后只花了两年时间便取得了哈佛学历。而作为已婚的职业女性的我们,在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这件事上就已经心力交瘁。其实,我觉得我们可以效仿吉田医生的方法,同时做几件事,反倒会让我们的时间利用得更加充分。

按照我们通常的想法,一定是要先辞了工作,等孩子稍大一些才会考虑去留学。因为我们潜意识中会觉得同时做好几件事情太辛苦,稍不注意就会乱成一团,但其实这样做会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去完成这些工作,还能两全其美收获不一样的成果。

我认识一个89年的男生,在一家制造业公司做司机。本来生活波澜不惊,每天上班、打游戏,生活上也没什么太大开销,日子也还过得去。但随着结婚生子,老婆也因为要带宝宝而全职在家,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就向他压了过来。为了要赚点外快,刚开始那段时间,他白天上班,晚上就出去开滴滴,这样持续了一个半月。后来他觉得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了,如果不突破,一辈子就这样过了。他开始去各个网上找资料,决心学一门技术,后来去了一家IT培训学校学程序设计。程序员这个职业是很费脑力的,初学者更是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去熟悉代码。他白天上班,下了班就匆匆赶去学校上课,幸而学校离家并不远,晚上九点下课,回到家就敲代码,常常凌晨一两点才睡觉。

每天来回奔波,再加上睡眠严重不足,身体承受不住了,在大病一场后老师们都建议他辞职专心学习,但他不愿意,他说自己可以两头兼顾。一方面经济来源有保障,另一方面他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他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下课后回家就抓紧时间睡觉,早上四点半再起来敲代码,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

今年春天他从原来的公司辞职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了JAVA工程师。他跟我说,家里经济本来就不太宽裕,还拿了近两万元出来报培训班。全家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如果学不出来回家都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老婆,所以只有尽全力去做。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生活也慢慢变得自律,根本没有时间去碰游戏,每天一睁眼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向前冲。每天都信心满满,觉得幸福生活在向自己招手。

你看,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儿?

以前,我也是个很没有时间观念的人,虽然一直想学习写作,可苦于家庭和工作两头忙,总觉得没有时间。后来一咬牙,报了个课程,每天趁着上下班的空挡来听课,生活虽紧张而忙碌,我却觉得很充实,感觉到了人生向上的力量,偶尔也会有想放弃的时候,可一想起当初花掉的那些时间和金钱,就觉得不能就此放弃。后来,坚持一段时间,学习反而成了一种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拖延。

明明每天有很多碎片化时间可以利用,却总是说自己没时间。比如想要锻炼身体却又跟自己说明天再锻炼吧、想要学英语却又跟自己说明天再学吧,去图书馆看书却看了两三页就开始刷手机……其实啊就是因为不够忙,因为我们脑子里总是想着,明天还有时间呢,明天再做也可以呢。我们总是如此矛盾,一边说自己没时间,一边又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拖到明天再做。

其实,看剧的时候可以顺便锻炼身体,通勤路上可以顺便学学英语,去图书馆看书为什么一定要带着手机去呢?

所以咱们不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点,有什么想做的事情通通都一起做了吧。

mso���$�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