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泡泡
最近,回老家,遇见多年不见的表嫂,聊起这些年的家长里短,她满面愁容。
嫂子有个儿子,快十岁了,和她的关系非常不好。
小侄子对于来自妈妈的关心基本置若罔闻,有时候甚至反其道而行,孩子这么大了,嫂子也不好打他,有时候只能用一些强制手段来威胁他。
他们之间经常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发生冲突,比如:
1.每天早上已经醒了,就是不愿意早点起床准备,妈妈越催越拖拉。
2.天气冷了,给他送衣服去学校,他就是不穿,宁可冻得瑟瑟发抖。
3.买东西的时候,总要选那些不适合他的东西,也不听妈妈的意见。
嫂子很伤心,说,小侄子小时候一直很听她的话,她自己也只是尽量想做个完美的妈妈,来好好呵护孩子,但是面对儿子的态度,自己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人生很多时候,总是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
针对嫂子例举的三件小事情,在我看来,不是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恰恰相反,这是孩子思维独立性成长的一个标志性体现。
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独立性越来越强,他开始懂得自己去思考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父母给他安排好一切。
孩子的思维独立性决定其行为独立性,是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独立个体的关键时期。
针对孩子成长的这一特殊时期,父母扮演的角色也应该与时俱进。
孩子出生后的0至8岁,处于的大脑处于一个极速发展的阶段,他们通过模仿学习来获取基本的生活技能,基础知识。
妈妈是每个孩子的启蒙老师,见证着孩子的一点一滴的成长,在婴幼儿期,孩子生活中所有琐碎的事情都是妈妈准备好的,但是一转眼,孩子就大了。
俗话说,养育孩子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旅途中的妈妈一定要慢慢学会渐渐放开自己紧握的双手。
八岁以后,孩子大脑发展曲线明显放缓,基于前期积累的技能,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能力。
妈妈如果还延续着之前事无巨细的安排着孩子的一切,自己就会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困境:孩子不近人情,越大越不听话。
其实,是妈妈自己思维观念没能跟上孩子的成长,过多地侵犯了孩子的私人生活领域,而不自知。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母子关系亦是如此,在孩子的独立性思维发展时期,妈妈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做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
那么,妈妈们在这个特殊时期该怎么做呢?
首先,行为上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妈妈和孩子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应该互相平等地去尊重和理解,对于孩子的自主选择,在尊重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选择权在于孩子。
在孩子面前,妈妈要“弱”一点,“无能”一点,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信任。
一定要坚信:你管得越少,孩子能做得越好!
其次,心理上要给孩子最坚定的支持。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去选择,去决定,哪怕事情做得不精彩,甚至是失败,也要以平和的态度去接纳和劝慰。
信任和欣赏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也是最真挚的爱。
最后,原谅自己的过失,接纳孩子的成长。
不要为自己过去的越界,而过分自责,重新思考你和孩子相处的界限在哪里,弄清哪些是你该做的,哪些是允许孩子自己做的,如此一来,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而融洽。
我们是第一次做妈妈,孩子何尝不是第一次做孩子呢,妈妈和孩子最好的相处方式,莫过于一起成长。
叶子出生以后,如何做好一个妈妈?成为了我生活中一个最有趣的命题。
希望初为人母的宝妈们,能和我一起,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