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人,都是有福气的。在电影里,体验着他人的悲欢离合,共情、切换、代入、感受着开脑洞的极致体验,是属于多活了好几辈子的一拨人。
细想周围的爱看电影的朋友,我感觉到有一种不落熟套、不按部就班的特异气质。Ta们对细微情感的敏感度,明显优于常人;生活的缤纷、色彩绚烂,生活的品质明显上了一个维度。我本科阶段,囫囵吞枣地浏览过一些,爬豆瓣TOP250回顾一下,还是看过了不少,看进去的不多,而能够写出感想乃至长文影评的则无。可还是表现型人格在过往的遗毒,追数量,而忘了观影的过程的细细咂摸与品味。
- 按向牛人看齐的肌肉式模仿,寻一个看电影、写影评的进阶路径。
笨办法,循着IMDb Top 250或豆瓣TOP250,一部部地刷过去,且每看完一部,则写一段感想。哪怕是“看完该片,没有想法”的短短一句话,也算。 - 广泛收集,凑上去。 昨晚关注的毒舌电影,dsmovie的微信公众号,长见识的新知识,还真多。另外,还可以找找业内的经典教材,通读一遍。了解各大概。
- 试着把电脑外接一块大屏,边工作,边观影。这实在有难度。因为二者都是需要全心投入思维的事项。我试了几次而不得,只做到边听音频边工作的程度。且该电影得看过,才能双任务运行。若能做到边工作边看,则算是电影骨灰级人士。

丰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