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今天,继续教学估算。整体感觉是,上的时候孩子们还是很清晰的也能有所感悟。但是,遇到具体题目,不自觉的又回到了原有的思路上去了。
由于老师已经预先判定了能坐的下,因此,相对应的估算策略就是大估,把八百多估成900.由于来了三所学校的学生,因此要用900+900+900=2700人。本来还想发展孩子乘法的思维,就是900×3,后来想到由于900+900+900=2700的计算技能是在27 的后面再添上2个0.如果涉及到乘法,担心混淆了“0”的个数,因此,决定放去。当然,有部分孩子提到了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教学中,有孩子清晰的表达到,由于我们是把八百多估成900,这样一来的话准备来的人一定会比2700少,而2700都够了,则一定,保证能坐的下。因为,就算每个学校的人数是最多的899人,也才是2600多人,不会到达2700人的。更有一个孩子提到,也可以把八百多估成1000,1000+1000+1000=3000。也能保证坐得下。
教师顺势问道,假如只有2400个座位,能坐的下吗?这问的目的是让孩子要往小的方向估。(因为,教师已经预判了不能坐下,因此,策略是往小的地方估)。当时,正值下课时间,让孩子简短思考后,依稀有几个孩子有了大概想法,来不及细讲,便匆匆下课了……
今天,估算教学继续。不过没有用昨天的的例子,而是换成了下面这道题目。
把七百多和九百多这两个数字一些,我们可以把他它看做是……?我的问话还没结束,孩子们抢答到:把七百多和九百多分别看成是800和1000.看来,昨天的大估教学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的是,今天这道题目偏偏要用小估。)
顺着孩子的思维来,把七百多和九百多分别看成是800和1000,写成等式就是800+1000=1800,1800>1500,够。蓦然发现,没毛病呀。
我追问道:“如果需要1700把椅子呢?够吗?”孩子肯定的答道:“够,因为1800>1700.”
“确定吗?”我再一次追问道。在连续三次的追问中,有孩子说到:“老师,有风险。你看,假设是701和901,则不够呀。”蓦然发现,不能保证呀。
“那么,现在假设是1600,能保证吗?”
“能,因为700+900=1600,无论如何都比1600多。就比如701+901。”看来,总算顺利的把这个700与900给牵引出来了。
现在是1500,你们觉得是把七百多和九百多分别看成是800与1000,还是把七百多和九百多分别看成是700与900好呢?
看成700与900好,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没有任何的风险。至此,孩子感悟到有的时候要大估,有的时候要小估。但是,没有老师的提前预判功能。因此,总体来说,孩子依旧有点懵。不过,孩子好歹明白了要两个数要同时大估或者小估……
巩固练习来了,孩子一看,太简单了,列式计算然后比较大小呗。
看到没有,精算。哪怕孩子没有学三位数的加法竖式。但是,还是会去算。怎么没有一个人用估算呢?我询问了几个孩子,回答如下:
生1;这里告诉我们是245元与198元,又不是告诉我们200多与一百多,也不是2□□与1□□呀……
生2:我把245看成200,198看成200,发现200+200=400,应该够了。可是,我能发现400不够呀。因为,45比2大得多。(该孩子有了特别清晰的判断,但是由于不是同为估小,他感觉到与讲的题目不一样,因此,不会说理……)
生3:我把245看成200,198看成100,发现200+100=300,400>300,应该够,可是,明明就是不够呀。你看,245+198=443.
总而言之,孩子还是觉得精确计算更简单,也更保险。看来,这两天的估算教学是彻底失败了。不禁反思自己,估算教学,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