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会出现幻觉,如晚上关灯睡觉时,就会想很多东西,觉得会有鬼出现很可怕,经常把自己吓得冒一身冷汗。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孩子说自己怕黑怕鬼,国外研究者对4到12岁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高达73.33%的儿童有对黑暗的恐惧体验,同时伴随有怕鬼怪做噩梦的。到了青春期有接近一半比例的青少年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现女孩的比例比男孩稍微高一些。
年龄小的孩子害怕的内容更多是想象的鬼怪噩梦;年龄大的孩子更多害怕的是有坏人接近,并且伤害自己或自己的父母。所以怕黑在小孩子当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但是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逐渐成熟,怕黑的情况会有所好转,那么怕黑是由何而来呢?
首先,怕黑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原始人生活的时代,黑暗意味着危险,可能会有野兽或者看不见的威胁。
其次,孩子和成年人不同,他们区分现实和想象的能力还比较弱,容易把想象的事物当成真实的。并且孩子的意识功能还不够完善容易接受不良的暗示和刺激,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电视节目、电子游戏、小说漫画里的恐怖事物或者是被什么东西吓到。
有时候大人为了让孩子听话,会故意吓唬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把黑暗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加上他们本身想象力丰富就容易产生恐惧。
第三,很多孩子在遇到不良生活事件,比如被老师家长打骂,被同学欺负内心缺乏安全感,有很多担心害怕的情况下,由于自身无法处理这些负面的情绪就会在内心积压并投射到外界,形成恐怖的意象,导致怕黑怕做梦。
遇到孩子怕黑怕鬼,家长可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也不能简单地说这是假的不用害怕,因为孩子恐惧体验对他们来说是无比的真实。最坏的情况就是跟孩子说这有什么可怕的,甚至批评嘲笑他,导致孩子继续压制自己的害怕累积成更大的恐惧,从而造成了更深的伤害。有一些家长做的稍微好一些,他们会说别怕,妈妈会保护你。
其次,更好的做法是家长要向一个容器一样接住孩子的情绪,给予肢体和语言的安抚,同时用语言将孩子的感受描述出来,这样就把无形的情绪体验变成了已知的东西确定的东西。家长能够提供孩子稳定的包容的陪伴,孩子就会有安全感,可以释放和消化这些不良的情绪,同时提升应对的能力。
最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害怕的事物进行充分的描述,像讲故事一样把它说完,引导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应对。这时候孩子往往会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找出对应的方式,从而化解这样的恐惧。
所以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不是一味的告诉他不要害怕,或者是嘲笑他,不只是说有妈妈在不需要担心,而更好的做法就是引导孩子把那个害怕和恐惧的部分说出来,变成已知的看得到的具体的事情。
作为父母,最需要做的未必是教会他们坚强和勇敢,去赢得竞争和他人的好感,而是做他们情绪的接收器,给他们披上爱和安全的铠甲。
(来源于唤醒孩子内在天才的秘密语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