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伙伴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生命洗礼,意识到自己过去之所以万分痛苦,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
因为总着眼于自己,故看谁都不爽,这个不顺自己的心,那个不如自己的意。
这让我想起了陈忠实的经典之作——《白鹿原》,在书中,他通过复杂的人物群像与跌宕的家族命运,揭示了人性深处的矛盾与生命的本质。
其中就包括一个道理: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不是富甲一方,也不是位高权重,更不是八面玲珑,而是不把自己当回事。
书中的不同人物,以及他们的不同命运向我们展示了只有一个人不把自己当回事,才是最大的本事。
白嘉轩,他一直以腰杆挺直自诩,这是他的执念。
首先,他作为白鹿村的族长,腰杆直是其维护宗法制度权威的外在体现。在那个时代,等级森严又封建,族长的姿态象征着权力与地位,故他必须挺直腰杆,以维护秩序。
其次,腰杆直还是他履行家族责任的象征,他始终将家族兴盛放在第一位。比如通过翻修祠堂,还有立乡约等来巩固家族地位,而他笔直的腰杆则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
最后,在动荡的社会中,他始终不忘初心,以维护传统秩序为核心,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到平衡。腰杆直便是他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他对抗外界的姿态。
正因为这是白嘉轩的执念,走到哪都要挺直腰杆,才会遭到黑娃的厌恶与报复。
两人地位与身份的悬殊,一个代表着权威与权力,另一个则是服从与被压迫者。是故黑娃每每看到族长就会感到沉重的道德枷锁与阶级压迫,还有深深的自卑。
最终黑娃带着对权威的反叛,以及个人报复,打断了白嘉轩的腰。
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则截然相反。
他不贪图名誉与财富,一直都过着简朴的生活。不过,他在当地却有着不错的名声,这都是因个人品行而赢来的。
他始终认为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从不因自己的学识和地位而轻视他人。故即使自己穷困潦倒,也会想尽办法帮助乡亲。
就像白鹿原遭遇旱灾时,他会主动出面主持赈灾,并融入灾民的生活中。
另外,在大义面前,他不计个人得失。他的所作所为几乎都是有益于百姓的,比如辛亥革命时期一言劝退二十万清军,使西安百姓免于涂炭。
他有着超脱的心态,看淡世事无常,才能在动荡的社会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执念深,会把路走窄。
就像鹿子霖,他一直想与白家一较高下,他想当族长,其一生都在追逐权力与财富。他心思重,城府深,可谓八面玲珑,最后却结局悲惨。
当一个人将生命的意义全部寄托于外界,比如身份地位和财富等,必然会陷入恐惧与虚无中。
因此,如何能走出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圈,达到超越自我的生命境界呢?
一是放下执念,接纳无常。
其实,书中的许多角色都被命运所裹挟,在时代的浪潮与社会的更迭中,个体是渺小的。
当我们不把自己当回事,也就能放下自己的执念,不必执着于某方面,也就不会被其控制,而能得到内心的平静。
正如那句:“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
二是保持谦卑,尊重他者。
“不把自己当回事”并非否定自我价值,而是避免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建立更平等的人际关系。
白鹿原上的冲突多源于“争一口气”,比如白鹿两家对族长,也是祠堂和族权的争夺,若能以“众生平等”的视角看待他人,或许能减少许多悲剧。
最后是在平凡中活出意义。 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长工鹿三、农妇仙草)虽无权无势,却以朴素的道德观与责任感维系着生活的尊严。
他们的存在证明:真正的“本事”不在于外在成就,而在于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他人的善意。
《白鹿原》通过一代代人的命运沉浮,揭示了一个永恒的命题: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界赋予的标签,而在于对自我与世界的清醒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