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先生——好老师!

      今早八点多,学生做试卷,我拿出手机翻看,小硕群传来噩耗,小语教育前辈于永正先生于今早六点零三分辞世,一时怅然若失!知道于先生生病,没想到这么突然地走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初识于先生在省会合肥。当时我参加苏教版小语教材培训,于先生上了一堂课。其时自己心浮气躁,对上课并没有太大兴趣,因而对于先生的印象并不怎么深,于先生上的什么课文也忘了,尚记得白发苍苍的高林生先生的点评极有意思:“于永正的课难评呀!说好话,人家说拍马屁;说缺点,又容易得罪人…”风趣的开场白让我记忆尤深。后来高林生先生还为我们展示了一段评书,作为引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精彩导语,其古文与评书功底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时虽然我思想没有进入于先生的课,但通过高林生先生的魅力,约略可知于先生的课及其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来于先生又被请到我们当地来上过两次课,荣幸之至两次我都在场。其时恰逢推行素质教育,各地提倡教育改革,怎么改?很多老师很迷茫。于先生及时送教,为大家呈现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范式。《梅兰芳学艺》中于先生对“紧盯”和“注视”的把握,恰如张庆先生说的做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次抱母亲》那堂课,我对于先生的朗读并没有听进去多少,让我受益的是于先生整堂课的轻言细语,似乎深怕惊动了病中母亲的细腻课风,以及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教育机智。现在想来,应该是于先生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恩,才能发自内心地做到轻言细语,而这,在当时我是没有体会到的,这难道不是潜移默化的身教吗?于我就是!课堂上于先生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语文呀!一堂习作教学示范课特别精彩,于先生将一条带花的彩色大围巾往头上一扎,变成了老母鸡,和两个带面具的学生表演了一出精彩的童话剧。还记得于先生扮演老母鸡的时候,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捏起鼻子,说起话来摇头晃脑变腔变调,让学生们忍俊不禁,也令我大开眼界:原来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这么来!于先生和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课堂灵动而活泼,丰富了学生的见闻,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做到了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是光凭空洞的想象所无法比拟的。时间虽然过去十多年了,但于先生在课堂上头上扎着围巾手上挎着篮子一扭一顿地和小鸡们打着招呼,嘱咐小鸡们的可爱形象依然历历在目,音犹在耳,难忘敬爱的于先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到于先生的《教海漫记》,又一次见识到于先生的风采,这一次更多的是先生的文字魅力。但我相信,文字是心灵的诗歌。于先生的文字洁净、有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大爱,字里行间渗透的都是情和爱!对师长的情爱感恩戴德,对学生的情爱悠长无私,对亲人的情爱温厚绵密,这哪一样不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所以一拿起那本书我真想把它一口气看完,但我又特别舍不得把它一口气看完,慢慢品尝,细细体味,多少次让我热泪盈眶彻夜难眠。《教海漫记》看完了,最大的收获是抱定了这辈子以于先生为榜样矢志不渝从教的信念!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敬爱的于先生走了,谨以此文祭之,愿于先生一路走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悼于永正先生

惊闻先生乘鹤去,我心惆怅天地悲。

昔日课堂丰神秀,底蕴深厚同侪佩。

“五重教学”开先河,《教海漫记》觅真味。

病中尚吟一所得,举手投足语文醉。

世间再无于永正,小语痛失一前辈。

从此远离纷繁扰,高山仰止同垂泪。

闻说天堂无限好,西方极乐引师归。

秉承先生育后人,九霄颔首笑颜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凌晨五点,于永正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的书桌上还摊放着于永正老师的书(教海漫记)。看着他的书,他的幽默,慈爱...
    gardendong阅读 994评论 0 0
  • 亲爱的金刚领读人问大家晚上好啊,一周不见甚是想念,再上一个周一浙江金华的金刚领路人张义华带来了,在平凡中创造非凡的...
    趙婉合阅读 1,696评论 0 0
  • 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28种之多,将它们依次排序,发现决定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课堂管理。开学第一天应该是...
    郑丽伟阅读 1,937评论 0 0
  • 东华小学三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 在黄老师的带领下,316班的孩子们排着整齐有序的队伍来到了操场做早...
    梅子_e52b阅读 2,905评论 0 0
  • 我羡慕做销售的朋友,至少他们的工作是有弹性的。不过人就是奇怪的动物,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总是看着别人的好,...
    小璃的世界阅读 4,3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