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三山溪谷找寻那逝去的青春

去三山溪谷找寻那逝去的青春

张范津

“三山溪谷”是三山溪谷农耕文化园的简称,位于信都区路罗镇左坡村,前临路罗川溪谷,背靠桑格垴三峰,故名“三山溪谷”。

实事求是讲,我向往“三山溪谷”的自然之美、体验之乐、文化之品、休闲之享、品质之贵;我欣赏这里连绵的群山,叠翠的峰峦,以及溪流清泉的水波荡漾;我赞叹这里率性的山野、芬芳的山花、山泉的甘冽、山林的清香。但更吸引我的却是,那条充分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展现悠久农耕文明的太行老街上的“杂乱”和“古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大国,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我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更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体和基础。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是从采集食物向生产食物跃升后农耕文明的写照,也是人类历史上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的文明形态。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所以《国语·周语》云“民之大事在农”,而《礼记·祭统》更有“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可以说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事,早在三千多年前,周天子便每年春天率领文武群臣在专用田地上举行亲耕仪式,以表率天下,鼓励百姓搞好农业生产。由此,天子扶犁亲耕的礼仪作为国家的一项典章制度而被固定下来,历千年而不辍,及至明清更臻完善。为此,大清王朝还拨专款建造了祭农设施——“先农坛”,每年都以盛大的亲耕亲祭大典在此祭郷先农。

俱往矣。日往月来,时移世易。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传统耕作方式逐渐被取代,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减弱,传统农业趋向衰退;乡村原有的文化设施、民俗活动等逐渐式微,活力丧失,乡村文化走向凋敝;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农村空心化日重,务农者由专业逐渐变为兼业,即便专业者也多为“38·60”成员,农耕从业者后继乏人,传承主体转向萎缩。

现代社会文明愈进步,人们对农作物、土地、农具的认知愈淡化,在这样一个逻辑悖论的形成过程中,传统农耕文化的衰落甚至消逝已成不争的事实。标志性的事物起码有二:其一,在现代科技的碾压下,因为效率低且费力大,使用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当年被视为奇技淫巧的农具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其二,在盲目发展的风潮中,大拆大建高歌猛进,把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夷为了平地。随之而毁的还有连根拔起的一棵棵大树、老树甚至古树。在此背景下,再讲农耕文明,再议乡愁,岂不就是痴人说梦。

孔子云“礼失而求诸野”。三山溪谷谨遵古训,以自己的锲而不舍,守护着古老农耕文明的薪火,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一件件散落在民间、留下农耕文明烙印的古旧农具掏了回来,集腋成裘,建成了这样一个规模可观,能让“成年人沉浸怀旧情结”,让“少年儿童了解农耕、民俗和非遗文化”,适合“亲子游玩”的农耕文化园,从而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得以见到这样一种文明形态。

作为一名“60后”,尽管出了校门进校门,但身份仍是“响当当的”农民,生活在农村,成长在建于农村的学校,更何况还身处“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的时代,服务农耕是原则,不参加农业生产是例外。周六、周日,麦假、秋假下地干活儿理所当然,那是家常便饭。即便正常上课时间,只要农业生产需要,也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有人说,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但这样的生活确实早已完结,无以为继。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一个转身,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那些弃之不用的古旧犁耧耙耢、牛车石磨便成了风景。

置身三山溪谷农耕文化园,在太行老街漫步、驻足,仔细打量着、审视着那一件件古旧的农具,与其对话,与其交流,一股幽远的古意扑面而来。

这何止是古旧农具,那是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农人的艰苦生活,是弥漫着古朴农耕情调的漫长岁月。这些古旧农具,尽管已跟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但它们曾经伴随过我们的成长,照拂过我们的生活,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它们还参与过我们精神世界的建设。

在这些古旧农具上似乎安装了触发乡愁的引信,睹物思乡,让你想起乡愁;在这里好像搭建了寄托乡愁的载体,传递乡愁,从而守望乡愁。此时此地重现,顿生时空穿越、重回青春之感。儿时在家乡经历过的生活记忆瞬间涌出,竟如此清晰,又如此亲切。

“任何事物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人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是苏联著名美学家车尔尼斯基的名言。领悟斯言,我找似乎到了三山溪谷之美的理论依据。

我掐指数算着眼前这些耕播、灌溉、收获、运输、加工等种类的古旧农具,为它们分派着任务。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惊蛰不犁地,跑墒又散气”,这些农谚是与耕播农具的对话,它无不在强调着农业生产讲究“应时”的道理,因此,“不违农时”便成了世代农民心中的“圣经”。春播春种前若整理不出地来,无法播种,贻误农时,就会耽误一季的收成,所以农谚讲“人误地一晌,地误人一季”。

《小二黑结婚》“不宜栽种”的故事,起码有这个寓意。这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别人都抢墒种地,二诸葛却掐指一算说:“今日不宜栽种”,而初五是端午更为不宜。等到黄道吉日的五月初六,一切适宜了,可惜地也干了。勉强播种,却没有出够一半的苗。直到十五再下雨后,别人都在地里锄苗,二诸葛却领着两个孩子在地里补种,于是“不宜栽种”便成了他的又一名号。

说到春耕的农具,自然就是犁、铁锨、镢头和镐了。大的地块用牛耕、马耕,小的只能用铁锨掘,用镢头和镐捣。不过现在,则是高效便捷的旋耕犁等现代化农具了。

春耕的目的为播种,播种的农具曰“耧”,有独垅、二垅、三垅。耧是与砘子相配套的,耧用来播种,砘子负责压实,为的是保墒、防止跑风。所以说“砘子不能跑了耧头里”。

“伏地划破皮,顶你秋后耕两犁”这是讲中耕锄草的重要。伏天的夏苗没有长高,掩盖不住地皮,加之雨水较多,便成为了杂草生长的窗口期,这时就得加紧中耕。中耕的农具叫“锄地勺子”。麦茬庄稼首先是中耕灭茬,把麦茬锄掉,以利夏苗生长。再就是锄草,尤其是雨后更要加紧,稍一懈怠草苗难分,就要步陶渊明“草盛豆苗稀”的后尘了。而等到庄稼长高后,东风压倒西风,草就再难长起来了。

俗话说“有钱难买伏里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这是说该旱时旱,该湿时湿,要注意旱涝相宜。而在冀南一带,往往旱多涝少,所以不能忘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庄稼宝,缺水长不好”的道理,发现旱情要及时灌溉。灌溉农具,古时有辘轳、水车、挂斗水车、水桶、吊杆、柳斗等,现在当然就是抽水机了,抽水浇地也由大水漫灌,发展到了喷灌、滴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收获是庄稼种植理想“变现”的最后一步,收获类的农具首推镰刀。镰刀是收割小麦、谷子、豆类、高梁、柴草的手工农具。当然现在都是联合收割机了。

收获类农具碌碡也是必不可少的。“风吹麦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麦上场打麦忙”。麦场压麦子是最苦最累的活儿,在最热的午时,牛把式要吆喝着牛或马在最毒的日头下拉着碌碡在场里转圈儿,我们把这叫“转混”(有音无字)。其酷热之难耐可想而知。

俗话说“场里的活儿,撂下耙子就是扫帚”,压出麦粒后,用木杈、铁杈把麦秸挑出来,用推板、木耙、木锨堆起麦粒麦糠混合的收成,看好风向用木锨扬场。这时还要安排专人在从天而降的“籽粒雨”中,用扫帚轻轻扫去落在籽粒堆上没有被风吹出去的碎叶子、碎秸杆,以确保籽粒最大限度的干净,这一活动叫“漫扫儿”(有音无字)。也有用扇车扇的,不过我们村没用过。之后便是晾晒、归仓了。

晾晒和归仓需要的是装运类农具,一般有麻袋、布袋、箩筐、扁担、独轮车、排子车、胶皮大车等。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当然,原粮、原棉需要加工后才能吃、才能用。这时石碾、石磨、轧花机、弹花机、织布机等,这类加工农具便派上了用场。

记忆中总也抹不去的是推碾子的劳累,和哥哥扶着碾杠,一个在后面推的,一个在前面倒背着手拉,妈妈推一会儿,箩一会儿面。玉米面还好点,若是山药干儿面,肯定会把头发都暴上一层白,演白毛女不用化妆。后来有了机磨,碾子便被淘汰了。

回望过去,追溯故土文化,总要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有人可能说那是乡愁搅动。其实不然,我说让人激动的不是那时有多美好,而是那时有我们逝去的青春。涂上青春的色彩,乡愁才会显得愈发迷人。

守得云开见月明。若有闲情逸致,心无挂碍,去三山溪谷一游,回看一下自己曾经的青春,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2024年10月30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那日,从周公山上下来,路过路罗镇左坡村“三山溪谷”农耕休闲文化园,仅从外观看,已被深深吸引。 汽车驶进南院停车场,...
    三平999阅读 6,579评论 3 10
  • 文/张文法 时光一刻都不曾停留,不管是盘古开天辟地,还是垂髫少年离家鬓毛衰而回乡,正如《庄子·外篇·知北游》道:“...
    魅力太行阅读 708评论 0 1
  • 五行 题三山溪谷民俗文化园 拙笔愚公颂,川生别样情。 车随幽境上,客满路罗城。 一水园林秀,三山溪谷名。 文明承古...
    五行阅读 832评论 0 0
  • 五行 三山溪谷 幽谷平川十里台,三山环抱驿庭开。 纵横石径交通汇,潇洒溪舟去复来。 翠锁农耕真世界,香侵岁月锦尘埃...
    五行阅读 910评论 0 0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似乎一夜之间,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各类大型小型农业机械便进入到了...
    河南邓州阅读 3,114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