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基础。加强党性修养,需要党员干部从多方面持续发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要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系统学、反复学、联系实际学,掌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初心使命,补足精神之“钙”,抵制“信仰迷茫”“精神懈怠”,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政治定力,始终与党同心同德。要严守政治纪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搞“两面派”、不做“两面人”。
二是锤炼政治能力,提升政治素养。要提高政治判断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大是大非问题立场坚定,对风险挑战保持敏锐,坚决反对任何削弱党的领导的行为。要增强政治领悟力,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政治逻辑,避免“机械执行”或“变形走样”,确保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要强化政治执行力,对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在攻坚克难中检验政治担当。
三是践行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要站稳人民立场,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深入基层调研,主动到条件艰苦、矛盾集中的地方锻炼,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资料,避免“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要服务群众出实绩,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在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一线实践中锤炼党性,用实干赢得信任。
四是严守纪律规矩,永葆清廉本色。要严明党纪国法,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不越红线、不触底线。要规范权力运行,坚持“权为民所用”,防止权力滥用或异化,主动接受监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培养健康情趣,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五是坚持自我革命,增强斗争本领。要勇于刀刃向内,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查摆问题,及时整改落实。要增强斗争精神,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冲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困难敢于挺身而出,不做“老好人”“太平官”。要提升能力素质,加强专业化学习,补齐知识短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砺意志,成为行家里手。
六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要学习党史国史,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坚定历史自信。要弘扬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作风,反对“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要发挥模范作用,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七是注重实践锻炼,强化责任担当。要主动投身重大任务,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一线中经风雨、见世面,锤炼党性修养。要敢于承担急难险重,面对复杂局面不推诿、不逃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动工作。要总结反思提升,定期复盘工作得失,从成功经验中提炼方法,从失败教训中汲取教训,不断优化工作方式。
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需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只有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自我革命与组织培养相结合,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锤炼出“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党性品格,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