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Co- curricular activities)在新加坡指的是学生“课程辅助活动”,是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的,为孩子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从上周开始纠结要给小伙子选什么CCA。
小学时,鬼迷心窍,让他加入了吉他队,妄想把男孩打造成一个可以“留着长发,背着吉他,流浪天涯,到处摘花”的文艺青年。
事实上是,“文艺青年”直到毕业,拿起老妈子的那把吉他,仍然能被挡住半个脸。弹不成调,也浪迹不了天涯。
上了中学,学校有各种各样的CCA,就想这次一定要实事求是、平淡是真,选一个可以帮助孩子身心成长的CCA。
击剑、帆船这些运动,那是想也不敢想了。制服团体,例如男童军、红十字救伤队、青年旅、学生警察,他都没兴趣。辩论队、戏剧社这些RI最强的CCA早早就已经报满。竞争的压力刚一入学就已袭来。
当不了文青的小伙子,今天倒是有幸当了一回愤青,还没到家就已经发来短信:壁球好难啊!我一个球都打不到。你是派我去捡球的吧?!
打完壁球去军乐团,倒是比较轻松自在。打拍子、跟着老师唱谱都挺准。幸好老妈子没有安排一天两个“捡球”运动。到底还是找回了点面子。
希望明天水球试课不要再沦为捡球小将,不然这么多年学游泳,就学成个“水货”,也太说不过去了。
顺便提一句:小学四年级的弟弟今天也第一天去了自己的CCA—机器人俱乐部,主要学习编程和机器人程序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