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老的《狐假虎威》教学实录感悟
翻看于永正老师的《狐假虎威》教学实录时,看到了教学时间1986年,这个时间我都还没出生呢,距离现在也已经30多年了。30多年后,这篇文章仍然在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30多年后,我们提倡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合作的学习方法,在30多年前,于永正老师早已将其融会贯通于他的教学中,浑然一体般,不见一丝一毫的不当之处。
看了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实录,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扎实生字教学:
片段一:
师: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生:“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师: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
生: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齐)
师:咱们查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
生:“假”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真实的意思,一个是借用的意思。这里的“假”是借用的意思。
师: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师:“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生:是“跑”的意思,可以换个“跑”。
师:“窜”有跑的意思,这里为什么用“窜”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学生:“窜”是逃跑、乱跑的意思。
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
生:这里是逃跑。
师:理解了。
片段二:
师:大家看看“管理”这个词在哪句话里。
生:(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
师:咱们班张明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张明同学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是管理图书的。
师:你们的家长干什么工作?
(学生纷纷举手。其中有一个同学说他妈妈当会计。)
师:你妈妈当会计是管理什么的,知道吗?
生:我妈妈在杂品公司当会计,她是管理……
师:有知道的吗?我告诉大家,是管理财务的。(板书:财务。)(又有一学生说他爸爸是交警)交警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管理交通的。
师:能不能根据你们家长的工作,用“管理”说一句话?
生:我爸爸是交通警察,他是管理交通的。
师:好,“管理”这个词用上了。谁接着说?
生:我爸爸在路灯管理所工作,他是管理路灯的。
师:这项工作很重要,以后路灯不亮就找你爸爸。(笑声)
生:我爸爸在监狱工作,他是管理犯人的。(笑声)
师:告诉你爸爸,要时刻提高警惕,别让犯人跑了。(笑声)现在请把作业本拿出来,用“管理”写一句话。有没有困难?对了,能写几句话更好。
感悟: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一项重点。现在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教师课堂上怕耽误时间,一般都是直接给答案或是蜻蜓点水般走走过场,而于老师确是稳扎稳打的生字教学。不仅让孩子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解释,而且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并且真正落到实处。
文中的“假”孩子们很容易理解成真假的“假”,于老没有直接指出孩子们的错,而是让他们回到文本中去思考,去理解。当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时,他让学生现场查字典,确认“假”的意思是不是“借”。
我们经常告诉学生要学会查字典,却从来没有真正落实下去。于老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以致用,相信以后孩子们一遇到自己不会的会先思考,再查字典。
而“窜”字的教学同样运用查字典法并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和用法。
“管理”一词对孩子们而言比较抽象,于老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从班级的图书管理员到自己的父母,从抽象到具体,而且于老用富有幽默风趣的话语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我们在享受管理的权利时,还要尽职尽责。这不就是语文教学中最好的教书育人吗?
这样才是扎扎实实的生字教学, 孩子们又怎能不喜爱生字学习呢?
二、读于情,演于形
片段一: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 扯 蒙
师:“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师: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狐狸在想主意,在想点子。
师: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生:是“拉”的意思。
师: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
生:拉嗓子(笑声)
师: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众笑)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第二节 )
师: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
生:(把声音拉长)
师: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 “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是范读得有声有色,引起一片掌声。)
师: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师:哪一位小朋友来读读?
生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
(该生读得声音比较小)
师:大家说,声音这样小,能把老虎蒙住吗?谁再试一试?(一男生读,声音大了)
师:读出点味来了,但还要注意表情。请大家把书放下,看于老师读。
(师用略带夸张的语气,配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读得有声有色,生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师:大家都练习一遍。(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全身心地投入)
师:谁站到前面来读?(一男生走到讲台前)
师:你想,老虎把狐狸你逮住了,(说着,用一只手抓住学生的肩膀,众笑)你不能把老虎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众笑)
(该生读得很神气。读到“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一句时,还把脑袋晃了晃,蔑视了当老虎的老师一眼。众笑)
师: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生: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虎”松开了手。众笑)
师:小朋友,请休息一会儿,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大笑)
片段二:
师: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师: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生:狐狸在前面走,老虎跟在后面走。因为书上说了:“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打老虎。”
生:图上画的狐狸在前,老虎灾后。
师: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
生:(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师: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 ,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师: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
“老虎”:我看看动物们是不是怕狐狸。(众笑)
(“狐狸”、“老虎”继续往前走,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师::(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鹿”:我怕的是老虎。
师:不是怕狐狸?
“鹿”:谁怕他呀!(众笑)
师:同学们,不,各位导演们,对他们的表演有什么意见吗?(小朋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师: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师:小朋友,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它会怎么想的呢? 所以我们讲老虎
生:哎呀,百兽还真害怕狐狸呢!
生:老虎会很后悔,不该抓狐狸。
师:所以我们说老虎——
生:(齐声)受骗了!(板书:受骗)
师:大家打最后一节读一遍。(生齐读最后一节)
感悟:著名特级教师高万同老师说:"朗读是符号言语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能做到正确、流利就不容易了,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读出语感来了。"
当下的我们一直要求孩子们读文章要读通顺,读流利(这是保底工程),课堂上不是让学生听录音读范文,就是让学生默读,自由读,快速读。像赶火车似的随意带过,老师的范读就更少之又少。我们自身都没对读产生兴趣,没在读上下功夫,又怎能要求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味道来呢?
而于老在引导孩子朗读上,不光是要求读懂,读出文章的妙处,更是要读出情感来。并且他自身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从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需要和兴趣。
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蒙住,在于老的引导和鼓励下, 孩子们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并乐此不彼。
他不光让孩子们在读上产生兴趣,还让孩子们动手来演。“演”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有,孩子们热热闹闹,带上头饰上台表演表演,底下的同学在下面笑成一团,这样就算演了。
于老抓住孩子天生就是“表演家”这一点,让孩子边做动作边感悟。“骨碌”、“扯着嗓子”孩子们就是在动作中理解了它们的含义。
而在学习它们到森林去的情景时。于老让孩子们通过模拟表演,将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在语言的渲染下,将抽象的语言演“活”了,孩子的思维也从中得到启发。
于老的课堂充满趣味性,他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用他的风趣幽默赋予了课堂神奇的魔力色彩。
反观我们的课堂,刻意的去关注学生的回答该怎么去评价,刻意的去经营哪个环节过渡该出彩些,刻意的要把自己预设的内容让学生一个个回答出来。这样的课堂收效甚微,孩子们学不到实处。
读于老的课堂实录如沐春风,在心田泛起阵阵涟漪。需要学习的还太多,唯有在今后的道路上扎根语文,落实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