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法重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务必亲力亲为!
因为新冠肺炎的蔓延,获得这么长的假期在家,有了时间和爱人,孩子,老人长时间相处,也因此静下心来思考平时没怎么认真思考孩子的教育。
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工作,还要准备做好孩子的“终身老师”的工作。
没有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有些家长早早就把孩子送进早教机构,希望能“赢在起跑线上”。
他们将孩子送进最著名的学校,为孩子请最好的家教,承包下一切家务甚至包括帮孩子清理书包,希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读书环境……
可是事情常常事与愿违,再好的学校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如父母的家庭教育更重要。
因为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你们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们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课堂。
01
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
一提起教育,我们都自然地想到了学校,小学,中学,大学。
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欣喜地来到了他们的学校,那就是他们幸福的家,我们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我们要把孩子教育的大厦建牢,就要打好教育的地基,扎好教育的根,那么我们追问——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
其实,教育的根不在学校,也不在社会辅导机构,教育的根就是家。
当我们感慨“生一个孩子容易,但养一个孩子很难”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
养育孩子的另一副重担——家庭教育。
孩子成长的第一次区分就是从“家”开始,要不,为什么都是上帝赐予的小天使,为何有的孩子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一切平平?
其实,作为父母要把“家”看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动力,要从家庭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发掘孩子的天赋,并适时引导,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
02
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是什么?
家是培育孩子成长的土壤。
有智慧的人培养孩子的三句话是:
第一句话:“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
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
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来还有口饭吃。”无私的爱,无尽的爱!
而同样的问题,却有人所说的三句话就截然不同:
第一句话:“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帮你搞定!”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
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真爱。
家长是一种职业。
教育的根是从家延伸出来的,而家的经营关键在家长。
一直在思忖把“家长”这种身份和责任用一个什么名词来形象而准确地描绘一番,不经意看到一个网友的个性签名——家长是一种职业,我的眼睛一亮,正说到我的心坎上。
能把“家长”这个光荣而沉重的头衔顶起,何不需要像对待一种职业一样敬畏和担当?
“温暖、和谐,亲密”这些字眼,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养分”;
父母恩爱相处,同担责任,教育步调一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
如果这样,我想就再也没有“事业成功,家庭失败”的说法了,至少会少些。
03
父母要做孩子的终身老师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要说,父母要做孩子的终身老师。
西方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颇给人启发,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些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要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生活是一本耐读的书。当孩子们到中年,或步入晚年时,才会更多地想起双亲,感念父母对自己人生影响,以至于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模仿着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所列这些想说明什么?我想说的是:
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工作,还要准备做好孩子的“终身老师”的工作。
教育光靠老师
父母做甩手掌柜
现在很多父母,因为自身工作等各种原因,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到了其他方面,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推给了老师,完全指望老师教育好孩子。
许多父母都贯彻这一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但是他们却忘了,还有一句话说得好: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影响孩子三年五年,
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远远大于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教育界有一个著名的“5+2=0”公式,说的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所谓的“5+2=0”,指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如果没有跟上的话,那么孩子的教育始终会在原地打转,甚至会变得越来越差。
在学校里,孩子上的是一样的课,接受的是一样的教育,他们的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可是回到家里之后,父母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孩子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同。
有些父母给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自己也起到了榜样作用,孩子自然好好学习。
而有些父母看电视玩手机,孩子便有样学样,不好好学习,如何提高成绩?
教育部陈宝生说:
“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
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
教育具有双向性,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相互配合。
正如一位资深教育专家所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千万不要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
成就一个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