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我所说的“作家”,这里特指科学作家。以我自己为例,在过去六年中,我写下了151篇学术论文,其中有些发布在预印本平台(我把永久保存的预印本当作一种公开的创意笔记,用来记录和沉淀想法),有些则出版成书(两本科研专著),还有一部分发表在SCI期刊上(其中5篇是非OA期刊的一作或独作,2篇为二作)。

除此之外,我也在知乎上写下了超过一百万字的文章、回答与随想,在《小荷作文网》和《简书》等平台上留下了不少文字,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种写作群和科研研讨会,用文字与思想交换观点。

回望六年前刚开始写作的自己,那时我只是单纯地喜欢写,凭着感觉去写,几乎谈不上专业。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我逐渐发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规律:当我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所及为基础,同时将笔触探向一些带有不确定性、甚至连我自己都无法完全掌握的区域时,作品往往质量最高,灵感最为丰沛。那是一种奇特的创作体验,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区间”。当我反复学会触及并停留在这个挑战比能力稍高的“区间”时,我就能一次次捕捉到灵感的轨迹,让思路在笔下自然流淌。

所以,当别人问我:怎样的人才适合成为作家,或者说科学作家?

我认为的回答是:当你能进入并掌握那种“神秘ZONE”,也可以称作“甜蜜区间”,并且能够在其中反复创造,那么你就是适合成为作家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