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早晨的闹钟把我从沉睡中拽起。七点。
不能赖床,我跟自己说,七点半一定要整理好行装,不然会耽误姐姐上班。
开车出门,经沿广州绕城高速进城。车辆很多,像奔涌的河水挤入广州这块巨大的海绵。
八点半,到广州塔了。把车放进拥挤的停车场里,随便买杯豆浆灌下去,快步走进APM线,九点要到岗刷上卡!
午休只能有半个小时。
晚上八点的小蛮腰很美,炫彩的灯光与广州大桥交相辉映,吸引着珠江畔的漫步者。
但我们无暇去顾及,匆匆吃完晚饭,踏上回家的路。
一路上姐姐一直在跟我抱怨,我今天工作上的事情又没有干好,我的工作效率是不是还是太低了,和我接洽的客户怎么这么烦人……
十点,卸下沉重的背包,一头将自己埋在沙发里。休息一会洗个澡,差不多该睡了。
一周要工作六天,这六天里姐姐根本见不到刚满两岁的小女儿。早晨出发时,孩子还没醒。晚上回到家,孩子早已睡了。幸亏有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带,不然根本无法承担这样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负担。
当然十点能到家也是挺好的了,如果干的是程序员一类,两点不睡是很正常的现象。
这是很普通很平常的劳累的一天,但回家路上朋友的那句话:“有时候我在想,生活为什么会这么难,我怎么不去死。”还是让我觉得今天似乎不那么普通。
中国大城市上班族现在的生活,让我想起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厂女工,每天不仅要承担非常长时间的劳作,回家以后还要面对家务和抚养孩童的责任。社会需要快速地发展,就需要榨干无数劳动者的劳动力作为燃料,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提速。当然我们今天的工作环境要优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但这种劳动力的榨取似乎是共通的。
日本社会现在流行一个词,叫“社畜”。用于形容日本的工薪阶层,睡眠和饮食都草草了事,然后拼命投入眼前的工作。加班费是不存在的,手机24小时待命,匆忙挤着地铁,比拼谁的加班时间长,谁的睡眠时间少,老板不下班自己也不敢下班。什么梦想已激情早已消磨殆尽,年轻人们很顺从地工作,没有什么个人尊严可言,更别提私人生活,他们被公司当做牲畜一样压榨。虽然带有自嘲的成分,但“社畜”还是很直接地反应了白领一族的工作现实。而中国的大城市的工作氛围也慢慢在向日韩靠拢。
与之相随的,是过劳死与抑郁自杀的人数在不断地上升。事实上,超长加班时间和“过劳死”频频出现在日本各行各业中,包括服务业、制造业、医疗、教育等等几乎所有日本行业都无法逃避“过劳死”现象。日本社会也是一个抑郁症高发的社会,据说日本的自杀率高居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第一位,跳轨自杀在日本青年中经常发生。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国社会也难免将面对过劳死和抑郁自杀高发的趋势。前段时间大疆相机部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工作台上猝死,导致网友半带戏谑地说百度华为都要靠边站了,毕竟百度华为猝死的都是工作几年的,而大疆的应届生都已经开始猝死了。但戏谑之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心痛和思考。不仅仅是程序员的工作压力大,每天的新闻里可以看到,设计类工作人员猝死的,新媒体运营类每天16小时在线的……
中国的抑郁症人数也在逐年攀升,但国人对于抑郁症的认识仍然带有很多的偏见,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又不缺吃的又不缺穿的,你就是太脆弱太矫情才会得抑郁症。殊不知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里,温饱的需求位于最底层,而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人有很多更重要的需求,比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都在无穷无尽的工作压榨中得不到体现。
我们不能一味地归因于现代人的作息不规律,身体素质不过关,抗压能力差。而要看到我们更深层次的一些病因。
我们的社会以总体的经济增长盈利为至高无上的目的,造成了众多行业内拼命加班甚至以加班时长为资本炫耀所谓努力而从不自省的现象。所有的年轻人都是可以压榨的劳动力,都是牺牲品,是燃料,是注定要投入社会大熔炉里的。几百年劳动人民通过抗争得到的劳动法形同虚设。人在社会的大潮里被裹挟着前进,个人的力量显得何其渺小。
也许你会说逃离大城市啊,逃离大城市就不用面对这样巨大的工作压力了。但是,中国的发展是严重断层的!绝大部分的资源,高技术企业,科研单位都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大中城市里,在城市里的生活和在普通乡镇的生活是天和地的差别。如果不在大城市工作,你所学的专业很多时候在小城市都找不到对口的专业。绝大多数小城市里的工作资源,医疗资源都很有限,而且走关系靠后台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只有在大城市里,你的努力和汗水才是较为公平地明码标价的。经历过四年在大城市的生活享有的资源和优良的条件,让小城市和乡镇的年轻人回老家生活?相信大多数年轻人是不能接受这种环境的落差的,这让所有的青年人更愿意留在大中城市里。但遥不可及的房价,长时间的上班通勤,巨大的工作压力,再加上父母养老,子女教育投资和子女成长陪伴等等问题,让我们这一代人谈什么个人生活和幸福感。能在大城市生存下去就不容易了。
其次是很多人自身的观念也在起作用。很多时候直接了解一个人就用月收入,房子的面积和车子的牌子来定义,再多一点就是看脸。颜值和金钱还是在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竞争力。有时候我也无奈地发现:如果我说人最重要的是责任感,是善良勤奋慈悲等等品质,也许每一个人都会点头同意,但最终人们的眼光还是聚焦在最好看和最有钱的人那边,毕竟这是最直接的东西。很多时候长相和身材跟基因挂钩,所以如果长着一张好脸或者降生在一个富裕之家那你真的该感谢父母和命运,因为你将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开阔的眼界,这不是你的个人努力能换来的,这世界生来是不公平的,而至少收入还能靠个人奋斗和运气去改变,所以这让占大多数长得一般又没有什么家底可言的人除了牺牲健康拼命工作也没有别的选择。我们会很焦虑。“你很好,你很善良你也很勤奋”。这样的话似乎不怎么能安慰人,因为我们的社会是以结果,以收入,以快速变现的能力为导向的。攀比让我们不得不焦虑。
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在任何年代都有他的意义在。我们的时代里基本维持了世界的和平和稳定,解决了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温饱问题,但我们的时代里依旧缺乏对于人的上层次需求的尊重,对个人生活幸福感的尊重。
是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将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前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视这一切为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