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卡时代

     

      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对外联系还是以书信为主,学校学生宿舍一楼大厅收发室的窗台上,有一部电话,拨打电话按时间收费。一般学生没有急事,或者说农村家庭家里没有电话的,打给谁呢?所以大多数还是习惯于写信,好像写信是大家的种生活方式了。

      再后来,我又到另一个大学进修的时候,学习宿舍里边开始安装电话。一个宿舍八个人。电话费用怎么算呢?电信部门有办法,每个宿舍里边的电话往外打的时候,先按一长串独有的数字,这串数字印在一张卡片上,每张卡片都有数额面值,和纸币一样,比如10元、20元、50元,都对应着各自的数字,并隐藏着密码,将电话卡买回来后,刮开密码,按照步骤操作,就可以拨打了。

    这种卡是无芯片的,不用插在电话机上。而另一种电话磁卡,则是带芯片的,像现在的银行卡一样,这种用于公共电话亭,在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前几年,大城市的人行道边上,隔不远就有一个电话亭,在车站、商场等地,电话亭就更多了 ,这种电话磁卡不需要密码,即插即打。里边没钱了,好像还可以去电信营业厅充值。

    一接触到电话卡,同学们立即被它前卫快捷的使用方式所吸引,而卡上五彩缤纷的各种图案更是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卡上有发行地的名胜古迹,有各种卡通人物,有十二生肖等等,受中学集邮的影响总感觉这东西有点历史纪念价值,于是我便留意开始收集电话卡。除了自己打过的,就是收集同学丢弃,后来竟然有了二三百张。

   

    当时搜集它们,就是感觉好玩而已,最近发现网上还有人买这种东西,价格还不便宜,看来当年打电话花过的钱,现在倒可以“报销”了,而且能赚一笔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早一批的80后已经40了……作为80后中年少女,想起这个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青春都去哪了? 总有些人,有些东西,...
    小女主1981阅读 8,877评论 0 1
  • 今天翻阅《晨刊》,一则《IC卡电话亭告别相城》的报道引出“IC电话卡和黄陂女孩”的故事。 2000年,虎三在县二中...
    耿卮言阅读 529评论 1 22
  • 电话卡,在九十年代初期电话还没普及的时候曾广泛发行,那时刚开始安装公用电话亭和公用电话机,来满足人们沟通联络的需要...
    飘渺的梦影阅读 788评论 3 4
  • 十多年前,我家里有一部红色的固定电话,搬家后就停机了,再也没有重新安装过。我家属于安装固话比较晚的住户,因为上世纪...
    OUCtiger阅读 439评论 0 5
  • 国家与国家、制度与制度到底有多大程度的不同,从我们的培训内容可见一斑。有来自警察、医生的培训,也有来自银行、保险、...
    采月光的人阅读 83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