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有了狗的生态位再有了狗,还是先有了狗再有那个生态位呢?在人和狼之间,狗的生态位本来是不存在的,但是它找到了这个生态位——在穴居时代,人居住的洞口外,狗通过那些骨头和人的排泄物,找到了一个生态位,而且这个生态位本身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狼的一个分支——狗,开始接近人类,通过不伤害人,帮助人,用一种最谦卑的方式找到了这个生态位。
后来,当狗开始在人的洞穴外求食的时候,它也无形中给人当了“警戒员”。
最后,狗跟人形成了那种合作机制,变成了人类最好的帮手,一起去打猎等等。
随着狗这个“新物种”的逐渐形成,它的生态位也在逐渐扩张。
我们用一个不太恰当,但能说明问题的比喻,假设人是一个量子,那他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
在“测不准原理”中,不是因为我们工具的不精确而测不准,而是因为我们的测量工具会干扰到被测物,所以,你测出来是一个什么状态,与你测的方法、工具密切相关——从总体看,你就是测不准的,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朵云,而不是一口钟。
我们跟孩子相处的时候会发现,孩子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里,很可能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特性——这时的孩子,就是一种量子状态。
我们以前讲过,事物有三种级别:简单的、复杂的、超级复杂的——为什么教育孩子是“超级复杂”的事情?就在于孩子遵守的是“测不准原理”。
当你指责对方怎么怎么样的时候,他的状态你是负有直接责任的 ——因为那不是他的本质,只是他的存在。这也就印证了那句话“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一个组织里的问题员工,一个婚姻关系里的问题配偶,问题不是出在我们认为是问题的那个对象上,而一定是出于一种态势和场景当中。
当我们有这样一种思维的时候,我们就会具有一种反省的精神,在对一个事物进行论断的时候,更多忏悔和自我省察,这是我们在沟通和管理过程中非常有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wbf
大多数情况下,人都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可能是长期也可能是短期。
人的行为是受到态势和场景影响的。所以有一句话说的是:当你发生变化的时候,对方就会自然而然的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在和别人合作做事情的过程中,一旦合作不畅,我们往往会下意识的认为是对方的问题,却没有意识到,对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是当前的态势决定的。对方的行为,会受到环境、人物、事件、利益关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不是代表对方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什么指责往往是无效的?因为指责有时只会激发人本能的对抗,所以指责常常是不管用的。 跟人沟通时我们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回应我们时的状态。
当指责对方怎么怎么样的时候,他的状态你是负有直接责任的 。
个人成长的角度看,就是在营造更合适的环境。年青时相信 “人定胜天,努力就会成功”。进入社会碰壁后,相信 “环境决定命运 ,屁股决定脑袋”。立场比对错重要。在既定的环境中,人改变环境的幅度是有上限的,而且不同的人改变环境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长时间的从事一项工作,工作也会改变人,环境会改变人;人对人的影响更大了,遇见优秀的人和对的人,你会从他那里拓展视野,吸取知识和经验。看书开课写日更也是相当于和优秀的人不断对话。
你可以做出主动的改变,你变了,态势就会发生变化,态势变了,你营造的环境改变了,对方才会有改变。
如果没有想到改变的办法,休息平静一段时间短期暂时离开也是不错的选择。
强大的人肯定是营造态势和场景的能力。最好的势是建立在时代的发展主旋律,建立在大环境上面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改变因,而不是幻想果,建造体系,而不是靠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