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什么是组织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有组织(有共同目标的人群集合体)。因此,怎样提高组织能力就成为管理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组织的理解
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
组织的属性决定了组织自身有着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需要对目标效率做承诺的人的集合体,我们需要还原组织自己的特性,因此对于组织的正确理解是:
第一,“公司不是一个家”
家是用情感来联结的,而组织是用目标、责任、权力来联结,当目标无法实现的时候,组织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而组织中的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价值创造,再关注人的组织也是要被淘汰的。所以,组织管理中最为根本的困扰是我们违背了组织的属性,忘记了管理需要面对责任、目标和权力,而不是培养情感。
第二,组织必须保证一件事由同一组人承担
同一件事情有两组人在做,同一个责任由两组人在承担,同一个权力有两组人在使用,这种情况叫“组织虚设”。组织虚设会导致组织结构臃肿、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出现。
第三,在组织中人与人公平而非平等
在一个组织结构中,人与人之间是以实现目标为前提的生存,人与人应该承担各自的责任和目标,从而拥有了不同的权力,因为这些的不同,所以人与人应该是公平的但非平等的。组织的重点是人,这是完全可以确信的,但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还必须了解到组织更强调服从而不是平等。
尊重每一个人平等的权力是非常基本的要求,但相对于组织而言,如果我们进入管理状态,组织目标就成为高于一切的东西,每一个人都需要服从组织的目标,都需要不断地问自己“我为组织做了什么”,这样的状态就是组织中合理的个人状态。
第四,分工是个人和组织联结的根本方法
在任何一家公司中,清晰的沟通线、控制线、责任线和决策线都是至关重要的,得到这个清晰的脉络,需要分工的设计,不能够依靠人的自觉,或者管理的制度,组织结构本身就应该做好这件事情。
很多公司对于自己的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津津乐道,但是,我更倾向于先解决组织分工的问题,管理制度越少越好,因为制度本身就是一个成本。在我心目中,好公司的状态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一个健康有活力的文化,一个有效的分配制度——这样一家企业管理体系就足够了。
组织的分工主要是分配责任和权力。组织必须保证对于一家企业所要承担的责任有人来负责,同时让负有责任的人拥有相应的权力。
组织因目标而存在
组织既有人的因素也有资源的因素,但是能够把人们联结在一个系统中的关键因素确实目标。不同的目标设计就会导致不同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也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因此目标决定组织存在的意义。
组织的目标应该明确而且淡村,特别要强调的是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只有单纯的组织目标才能够有效地被实现。其实对于企业组织而言,它的目标非常简单:持续的获利能力。
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
一个人若不懂得在团队中主动贡献,总是让团队为了他而特别费心协调,就算他能力再强,也会变成团队进步得阻力。那么如何让组织关系变成奉献关系:
1、工作评价来源于工作的相关者。不仅仅评价工作结果,还要评价组织贡献。
2、“绝不让雷锋吃亏”。这是华为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准则。
3、激励和宣扬组织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其实在形成每个人的奉献行为的时候,需要一种氛围,那就是注重团队或者组织的荣誉而非个人的荣誉,注重个人在团队或者组织中的角色或者所发挥的作用。
不肯付出的人在组织中只会做好被吩咐的工作,愿意付出的人就算能力有限,却能带动团体,集结众人的力量,使工作加倍顺利进行。
一个号的组织里的每一个成员的第一要件是: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
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
今天的商业世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混乱,这是每个人面对的事实。
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组织是处在一个相当稳定的结构中,这样的结构对于降低成本、维持品质以及提高执行力会有极大的帮助,但是,以今天的竞争环境来说,降低成本和高速增长必须并存,维持品质和毁灭性创造并存,提高执行力和不按常规做事并存,这些看似矛盾的并存现象确实企业必须面对的情况。所以,我们看到企业组织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一方面需要系统自身的稳定,另一方面需要把自己放在竞争环境中不断变化;一方面需要留住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又需要不断地引进新的人才以打破固有的平衡;一方面需要保持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又要超越自己,放弃固有的东西。所以每一家企业组织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现实,第一,组织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第二,组织的经营环境已经不再是稳定的状态;第三,组织中不再存在明确的杠杆。
如果我们承认这些观点,那么组织管理所要解决的就是在混沌状态下如何运行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个层面的思考:
1、管理者需要学会混沌的思维方式
稳定均衡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习惯的组织管理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最在意的是如何确保所有的行动回归到预定的计划上来,管理者所努力的方向是保证结果与计划相符,所以在发挥管理职能的时候会坚持控制和计划这两个管理的基本职能。但是混沌的思维方式刚好相反,它不是不关心计划与结果的吻合,而是关心目标实现过程中,如何寻找到能够带来超乎寻常的结果。
2、组织需要构建自己的弹性能力
所谓弹性能力就是指不借助任何外力,能够自己加压、自我超越的能力。
在稳定均衡的状态中,企业可以保持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企业也可以按照自己对于市场的理解的经验来判断未来,但是当企业进入一个混沌状态的环境的时候,所面对的问题是全新的问题,没有经验和先例来借鉴,更可能的情况是以前的优势变成了劣势,所以组织需要自我超越,自己加压不断改变才是正确的选择。
3、在组织内部打破均衡状态
稳定的均衡状态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把发展的过程理解为一种平稳的趋势,混沌状态的思维方式则把发展过程理解为一种半稳定的临时状态跳跃到下一个半稳定的临时状态。
组织内部需要不断打破平衡,不能默许没有能力的人在岗位上,不能默许老朽的管理者在关键岗位上消磨时间直至退休,不能对市场上的技术采取观望的态度,不能放任服务水平下降而寻找借口,绝不能追求“一团和气”。
4、实现组织学习
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在今天已不是时髦的话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而是如何实现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组织存在问题的本身,而不是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后果做出反应。
这四个层面并不能够完全解决组织的混沌状态所带来的变化,但是至少我们需要知道组织已经处在一个非均衡的、混沌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里组织必须是动态的,一旦管理者能够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掌握混沌状态的思维方式,能够实现组织的真正学习,能够自己超越自己,主动打破自己组织内部的平衡,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也不管环境如何改变,组织总是可以让自己凌驾于变化之上,处于主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