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这个词刚刷屏的时候我觉得莫名其妙。
这个“佛系”什么意思?我专门去百度了一下,360百科总结的是“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所以,“佛系青年”简单来说就是那种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不在乎的年轻人。
乍一听,这状态还真有那么点看破红尘、四大皆空的味道。仔细一品,这状态和那一贫如洗,无家无业,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的阿Q先生竟有那么一点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看淡一切,都是得过且过。如此说来,阿Q先生还算得上是“佛系青年”的鼻祖!也不知道阿Q先生如果知道这一切会不会从九泉之下兴奋得蹦起来。
只是,阿Q先生的看得开源自于精神胜利法?“佛系青年”的看淡一切又源自哪里?
别跟我说“只要吃饱了肚子,有几文钱,生活便满足得很”这种话。这话阿Q先生骗骗自己也就罢了,“佛系青年”要说出这种话,我是实在不信的。
不说“佛系青年”,就说靖节先生陶渊明吧。陶渊明曾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归园田居》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一看就觉得诗人是一个悠然自得的隐士。
只是,在看过《感士不遇赋》和杂诗十二首之后,我便不相信他的归隐是怡然陶醉的了。因为我仿佛看到了他归隐之后那颗苦闷、忧愤的心,也仿佛听到了他牢骚不平的讲述仕途的险恶。
所以,我曾经看到的自在诗人只是表象,他终其一生,其实从未真正“放下”。
连陶渊明这样的人历经锤炼、穷其一生都难做到的“放下”,“佛系青年”竟能轻松释然,我实在是不信。
可是,如果不是精神胜利法,又不是真正的释然,那“佛系青年”的看淡一切、无所无谓又是什么?
我想了许久,做出一个猜想:大概是假装吧!
假装平静,来掩盖内心的波澜壮阔;假装无所谓,来掩盖吃不到葡萄的失落心情;假装玩世不恭,来掩盖被世界玩弄后的愤怒与无能奈何;假装看淡一切,假装无所谓,假装不在乎,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掩盖内心最深处的焦虑。
焦虑,我只是人群中最普通、最不起眼的那个年轻人;焦虑,我依旧漂泊,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焦虑,我成长的速度追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焦虑,我不甘平庸却又不得不平庸;焦虑,我终将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
慌乱的思绪,无可奈何的人生。哎……既然无能为力,那就爱咋咋地吧!
于是,才有了所谓的“佛系青年”,才有了“可以、都行、没关系”,才有了看淡一切,得过且过。
可是,“佛系青年”,你真的愿意就此过一生吗?
你真的愿意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甚至没有希望,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此度过一生吗?
你真的愿意在你老去之后回首过往的某一天,只看到庸庸碌碌一辈子的光影,中间一丝光亮也没有吗?
你真的愿意,就这样没有成就感,没有存在感的活一辈子吗?
还是,你只是怕输?
你怕你付出了仍旧没有回报,你怕你努力了依旧没有结果,你怕你终究还是挣脱不掉命运的枷锁。
所以,你选择龟缩,选择待着不动,选择就这样吧!然后安慰自己,我不是不能,只是我不想,不想认真,不想争抢,不想自找没趣。
所以,你选择自我催眠,我只是无所谓,我只是不在乎。然后自欺欺人的当着你的“佛系青年”。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肖骁说“最值得痛苦的不是我认真了,但是我输了,而是我本可以”;陈铭说“我明明知道自己会输,却依旧认真,这才是美德”。
有时候,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收获呢?我想,只有真正去在乎过,去有所谓过什么东西,才最终会知道什么东西是你真正无所谓,不在乎的。
所以,“佛系青年”们,勇敢的正视自己想要的一切吧!用心去做,享受那个在乎的过程。当你的心走入红尘,真正“拿起”,才会有机会去学习真正的“放下”。
最后用一句罗曼·罗兰的话作为结尾。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你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仍热爱它”。
希望我们都能做这样的英雄。